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践生态理念,护南方朱鹮”——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赴德清县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7 关注: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

       近期,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践生态理念,护南方朱鹮”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在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朱鹮岛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实践活动,旨在以专业学识助力南方朱鹮保护,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深化对濒危物种保护现状的认知。


       朱鹮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曾一度濒临灭绝,被誉为“东方宝石”。经过数十年努力,全球种群数量虽有所恢复,但其栖息地破碎化、种群遗传多样性低等问题依然严峻。位于德清县下渚湖湿地的朱鹮种群,是朱鹮抢救保护的重要基地,对于重建中国南方朱鹮野外种群、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意义。


       团队聚焦朱鹮保护开展实践活动,深入繁育中心考察种群健康、野外放归适应性与栖息地优化,采集分析生物样本提供科学依据。考察后,师生结合成果就栖息地精细化管理与区域协同保护机制座谈献策。


       在繁育中心,团队熟悉了笼舍布局和野化训练环境,向工作人员请教朱鹮生长特性与保护技术,并利用科普馆资源准备宣讲素材。随后的科普宣讲中,成员借助馆藏鸟类标本,从本地常见鸟类生态特征切入,引导公众关注濒危朱鹮,并结合一手调研资料详细讲解了其栖息规律、摄食特性、迁徙模式、育雏行为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团队还深入朱鹮成体、幼体笼舍及野化训练区实地观察其生长环境与群体特征。部分成员更主动留宿朱鹮岛,在实践期间全程参与日常管护工作,承担清扫笼舍、保障环境清洁,以及负责泥鳅的捕捞、消毒、精准投喂和残饵清理,防止环境污染。此外,成员还前往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研学,通过多媒体系统学习朱鹮迁徙规律与种群兴衰史,实现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双提升。


       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调研为朱鹮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使师生团队全面深化了对南方朱鹮保护现状、挑战性的认知;宣讲不仅让参与学生深刻认识到濒危鸟类的生存现状,更有效提升了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成功将“生态育人,育生态人”的理念从校园延伸至社会;饲养学习让成员掌握了朱鹮岛人工繁育、野外种群复壮等现状,认识到保护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师生们以专业学识与热忱之心投身实践一线,其守护行动如同朱鹮翱翔,为更多濒危物种重归自然点燃希望,绘就了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生动图景。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关注物种保护,以专业所长助力南方朱鹮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中,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专业技能、沟通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通过亲历保护一线,他们切实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实践,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为价值追求。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成员们把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显著提升。
       本次活动既有力助推了“东方宝石”朱鹮的保护事业,也是浙江农林大学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服务国家生态战略的生动体现。团队的调研、科普与管护经历,为南方朱鹮种群复壮积累了宝贵的实践数据和青年智慧。
       展望未来,团队将深化实践成果、凝练科学建议,持续关注朱鹮种群动态,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下一步,他们会整理实践数据与成果形成专项报告,为朱鹮保护提供具体建议,并探索科技志愿服务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的长效路径。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