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团队实践活动,于我而言,是一场深入基层、以线上工作赋能社区服务的成长之旅。作为团队第一负责人之一,聚焦线上工作板块,我在实践中探索、耕耘,收获诸多体悟。
公众号是社区对外展示风貌、传递信息的重要窗口,我深度参与其中,五次审核与发布工作,让我深知责任重大。每次接收志愿活动稿件,我都会逐字逐句审阅,从内容的真实性、价值性,到排版的美观度、逻辑感,都反复打磨 。审核时,我注重挖掘细节——志愿者额头的汗珠、老人眼角的笑意,通过调整文字表述、优化图片排版,让这些温暖画面更生动呈现。发布后,看到居民在留言区点赞、表达对活动的支持,我明白公众号不仅是信息载体,更是凝聚社区情感的纽带,我的工作能让更多人看见社区的善意与努力,这份成就感激励我认真对待每一次发布。
七次视频剪辑制作,是与社区故事深度对话的过程。从素材收集到后期剪辑,每一步都凝聚着对社区的理解。社区文艺汇演的精彩瞬间、垃圾分类宣传的趣味场景,都是剪辑的“宝藏素材” 。剪辑时,我尝试用节奏传递情绪,用画面串联故事。比如制作社区非遗文化传承纪录片,将志愿小老师专注制作的手部特写、小朋友们好奇学习的神情,与非遗技艺的历史讲解音频融合,让传统与现代碰撞。而作为抖音视频终审,我更关注传播效果,从标题的吸引力到内容的紧凑度,严格把关。一条关于社区便民服务升级的抖音视频,经优化后播放量可观,不少居民在评论询问细节,这让我意识到优质视频能有效打通社区与居民的沟通渠道,把社区工作成果更直观地送到居民眼前。
社区实践不是单打独斗,线上工作也离不开与团队的紧密配合。参与团队工作资料整理,我梳理着社区实践的“脉络”——从活动策划案到居民反馈表,每一份资料都是团队努力的见证。整理中,我能发现工作的不足与亮点,为后续任务提供参考。审核苏州片区PPT时,我站在整体视角,从内容逻辑、视觉呈现等方面提建议,助力片区工作展示更出彩。线上人员安排同样关键,根据成员特长分配公众号、视频制作等任务,让专业优势充分发挥。记得一次社区大型线上宣传活动,通过合理安排,公众号组及时推送预热内容,视频组同步发布宣传短片,各环节衔接顺畅,活动效果超预期。这让我懂得,线上工作是团队协作的一环,只有相互配合、彼此支撑,才能凝聚最大合力,为社区实践注入强劲动力。
图为陈依瑭教学照片。 张颖洁供图
这段实践,于我而言不仅是能力的试炼场,更是一场关于责任与温度的深刻修行。线上工作看似依托虚拟平台,实则每一个字符、每一帧画面都扎根于社区的真实需求与居民的热切期盼。在反复打磨公众号推文的日夜中,我学会了用细腻文字传递邻里间的善意,让冰冷的屏幕成为温暖故事的展示台;在逐秒剪辑视频的过程里,我懂得了用镜头捕捉社区的烟火气,让沉默的瞬间转化为打动人心的力量;而在与团队协同作战的点滴中,我更深刻体会到,唯有凝聚众人之力,才能让线上服务真正走进居民心里。

图为张颖洁教学照片。 陈依瑭供图
当然,这段旅程也让我清晰看到自身的不足:公众号的互动形式还可更丰富,比如增设居民故事征集专栏,让更多人成为内容的参与者;视频风格需进一步贴近不同年龄层居民的喜好,针对老年群体可加字幕字号与语速放缓,为青少年群体融入更多潮流元素。

图为张颖洁教学照片。 陈依瑭供图
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实践中的体悟继续深耕线上服务,以更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社区需求,用更创新的形式架起沟通桥梁,让线上力量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以青春之担当,为社区发展注入持续动能,让每一份线上的付出都能转化为居民脸上的笑容,让数字时代的社区服务既高效便捷,又充满人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