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时节,我有幸参与了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绿芽志愿者协会“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的暑期团队实践活动,在树叶贴画与扎染课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动手创造”的魔力。回望这段实践经历,心中满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有着我对“教育”与“传承”的全新感悟。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与传统的魅力,我们团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精心挑选了形态各异的落叶,而且还准备了适合孩子们操作的扎染材料,还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从基础的树叶挑选、扎结方法,到创意构思的引导,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轻松参与,在动手过程中收获乐趣与知识。同时,我们也考虑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希望通过故事讲述、互动问答、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图为顾暑暑教学照片。卞富瑶 供图)
在树叶贴画课上,我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景色入手,给孩子们展示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树叶美学,再由浅入深引导孩子们思考树叶在日常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作用,之后我和团队其他同学一起给孩子们分发树叶和材料,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普通的落叶在孩子们手中焕发了新的生命。有的用椭圆形的叶子做小鱼的身体,有的用细长的叶子做树木的枝条,还有的把不同颜色的叶子组合成可爱的小动物。看着那些被秋风拂落的自然馈赠,因孩子们的创意而重获生机,我忽然明白:美从不在远方,而在对身边事物的珍视与想象中。社区负责老师说“用双手变废为宝”,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教育的意义,或许就是教会孩子在平凡中发现不凡,用创造力为生活添彩。

(图为顾暑暑教学照片。卞富瑶 供图)
扎染课则像一场与传统的对话。在课堂上我讲解了扎染的历史与技巧。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扎染通过捆扎、染色等步骤,能让普通的布袋绽放出千变万化的花纹。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拿着皮筋捆扎布袋,小心翼翼地浸入染料时,眼中满是期待。解开皮筋的瞬间,蓝白花纹如云朵般晕染开来,惊喜的赞叹声此起彼伏。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每一次扎结、每一滴染料的渗透,都能诞生独一无二的作品。孩子们捧着自己的扎染布袋时,眼神里的骄傲让我懂得:传承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让传统在亲手触摸中变得鲜活,让文化基因在体验中自然生长。
通过这次实践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与传统的独特魅力。自然万物是灵感的源泉,传统技艺是智慧的沉淀,它们在孩子们的手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实践教育的力量。这种让孩子们亲自动手的方式,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能深入人心,让他们在体验中理解、在创造中热爱。
此外,这次实践也让我更加了解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潜能。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动手时的专注与坚持,都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他们在实践中收获的不仅是一件作品,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创造的自信。
我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然与传统的怀抱中感受创造的温度。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搭建起实践的平台,让自然之美与传统智慧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