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以行践知,在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5-08-12 关注:

来源:“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新的暑假,于我而言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旅程。志愿工作角色的转变,让我在实践中经历了深刻的成长蜕变,也收获了诸多珍贵的感悟。
    从前年暑假参与线下授课、线上宣发,到今年成为“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之一,身份的转变,是压力,更是成长的动力。这意味着要承担更多责任,从活动的整体规划,到每一个细节的落地执行,都需要用心去思考、去推进。而三堂风格各异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更让我对“责任”二字有了具象化的理解——它们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载体,更是连接孩子与传统文化、生活哲思的桥梁。

    前期准备工作,是志愿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石。为了完善策划案,在回程路上利用碎片化时间打磨内容,与伙伴们进行长达半小时以上的语音沟通,探讨活动流程、人员分工、应急方案,成了途中独特的“风景” 。深夜,当街道被寂静笼罩,酒店房间里却因格式调整、资料整理等工作灯火通明。面对难题,我们在百度搜索、向AI求助,不断尝试解决,那些为了做好准备工作的日夜,虽忙碌却充实,让我明白“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深刻含义。 
    这份“准备”,也贯穿在每一堂课的打磨中:为《望岳》设计“山河探秘使者招募令”时,我反复调试PPT里五岳地理动画的呈现节奏;筹备干花制作课时,我挖掘干花制作的文化根脉同时拆解科学原理,尝试把晦涩知识转化为孩子能共情的“生活魔法”;设计《春夜洛城闻笛》的互动环节前,提前考虑孩子们的需求,收集孩子们生活中“异乡与乡愁”的小故事……这些细微的准备,让我懂得:教育的温度,藏在对每一个教学细节的敬畏里。
    课堂之外,社区提供的6人间成了苏州吴江片区团队成员们在工作和休息的小天地。忙完一天的任务,和伙伴们歌词接龙、分享生活里的趣事与烦恼,那种纯粹的快乐,仿佛把我带回初中军训时的时光,让我感受到团队凝聚带来的温暖与力量。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性格,却因共同的志愿目标紧紧相连,这种情谊,是志愿活动给予我的珍贵礼物。
    这场志愿之旅,更是一场成长的蜕变。在统筹上,团队分工量化表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庞大的志愿任务拆解,根据每个成员的优势分配工作,实时跟进进度,确保各项环节有序推进。这一过程,让我学会了如何合理调配资源、把控整体节奏,明白一个高效的团队,离不开清晰的分工与统筹。沟通能力也在一次次交流中得到提升。与伙伴沟通,需要倾听不同的想法,协调意见分歧,朝着共同目标努力;与社区沟通,要了解需求、争取支持,搭建起合作的桥梁;与家长沟通,得传递活动价值、反馈孩子情况,建立信任与理解。每一次沟通,都是锻炼,让我从最初的紧张生涩,变得愈发从容自信,懂得了有效沟通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而身为师范生,与孩子的深度互动更让我对未来职业有了清晰的锚点:在《望岳》课堂上,孩子们对“会当凌绝顶”的积极解读,让我懂得教育是点燃求知的火种,要让孩子站在经典的肩膀上看世界;干花制作的手工课中,他们在动手间触摸生活之美,让我明白“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知识不必强硬灌输,生活体验与文化浸润本就一体;《春夜洛城闻笛》云旅行课堂中,那些关于乡愁的稚嫩回答,更让我领悟到:教师不仅是知识传递者,更是情感联结的桥梁,要用经典共情孩子的成长,守护他们对世界的敏锐感知。

图为干花制作课堂。杨宏供图
    这段志愿经历,如同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成长的方向。它让我在实践中懂得责任与担当,学会在挫折中寻找解决办法,在交流中收获情谊与成长。未来,我会带着这份热忱与收获,继续投身志愿,也将把志愿中培养的能力与信念,融入到学习和未来的职业道路中,以行践知,在成长里遇见更好的自己,让青春在一次次奉献与挑战中,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图为泰州片区大合照。顾暑暑供图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