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执火而行

发布时间:2025-08-10 关注:

来源:“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这个夏天,热浪翻涌着扑向大地,我却揣着青年人心头那捧滚烫的热忱,踏入泰州新胜社区的讲堂;而后又于常州红梅古巷的蝉鸣声声里,执起了统筹全局的令旗——作为“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常州片区的负责人兼泰州片区的线下志愿者,活动期间的双线奔袭成为我生命里一段难忘的记忆。既为讲师,亦为负责人,我辗转于礼仪传承的方寸讲台与体育文化的辽阔天地之间,仿佛在实践的交响中奏响复调。当所有喧嚣沉淀,心底终于澄明:青年之于传统,应是执火者而非匆匆过客,是再造者而非亦步亦趋的信徒。
泰州的课堂始于盛夏的闷热午后。当我站在《凤城礼学堂·三揖三让知古今》的讲台上,用那些沉睡在岁月里的礼仪小故事轻轻叩响孩子们的心门时,整个教室霎时安静下来。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闪烁着好奇的光芒。随后,我带着孩子们穿越时光回到古代泰州,化身小小盐商,亲身体验那“三揖三让”的谦恭风范。从拱手礼的沉稳,到作揖礼的谦逊,再到跪拜礼的庄重,以及执手礼的温情——每个动作都浸染着古人的智慧与温厚。一位起初羞怯地躲在角落的小姑娘,起初只是小心翼翼地模仿,后来竟能大方地演示标准的作揖礼,她的认真模样引得周围伙伴纷纷效仿。当礼仪学习从古代情景自然流淌到现代待人接物的日常时,我看到孩子们眼底映出的不只是好奇,更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那是对中华礼仪传统悄然加深的印记与认同。
紧接着的《小主人剧场·据说祥泰待客礼》情景演绎课上,课堂瞬间化为一个生动的小小剧场。孩子们仿佛被点燃了热情,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我们学习了“天揖礼、时揖礼、土揖礼”等传统礼仪动作的精髓,随后孩子们在古代和现代两种情景中尽情演绎待人接物的种种场景。从古代书生彬彬有礼的揖让,到现代同学之间借还文具的礼貌用语,孩子们在欢笑与专注中,将文明的种子播撒进彼此心田。那一刻我深刻体悟:从历史长河深处奔涌至今的传统美德,其力量从未消退,始终是维系现代社会温情的坚韧纽带。而我们实践的意义,不正是为了守护、传递这份古老而恒久的美好?

转至常州,身份转换间,眼前铺展的已不仅仅是三尺讲台上的教案。作为片区负责人,团队运转的千头万绪、与社区对接的细细脉络,如同无形的网,需要我沉静耐心地一一梳理。
课堂成为古今体育的对话场。在《古sport·龙城印记》常州古代体育文化探秘课上,当PPT呈现出古代花样蹴鞠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时,一个男孩脱口而出:“哇!原来古人玩得这么潮啊!”那声惊叹如一道闪电照亮我心——文化要在年轻土壤中扎根,奥秘竟在于唤醒他们血脉深处沉睡的地域共鸣。那些被时光悄然覆盖的智慧与乐趣,终在孩子们清亮的眼眸中重新清晰起来,焕发出生机。我顺势铺开精心准备的苏超图卷,让同学们对常州苏超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悟。体会到平凡人的伟大,对“进一球”“赢一场”呼唤下的拼搏与坚韧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执矢投壶·青果遗响》雅趣运动体验课上,文化的魔力更是尽情绽放。课程伊始,我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投壶的渊源、规则与技巧,并巧妙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更具亲和力。孩子们跃跃欲试,现场气氛热烈如沸。最令人动容的一幕不期而至——一位年近六十的奶奶,被孩子们的欢笑声吸引,也饶有兴致地加入了投壶的行列。令人惊讶的是,她眼神专注,手腕沉稳,竟成了全场投中次数最多的参与者!满头银发与孩子们活泼的身影相映成趣,她脸上那份专注与投入,分明映照出传统文化超越年龄的永恒魅力。活动尾声,孩子们认真填写的每一份问卷,不仅是对课程的反馈,更是沉甸甸的信任与期待,鞭策我们不断精进。

首次担任活动片区负责人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计划表之外猝然掀起的风浪,才是生活给予的最真实课堂。原定活动日的前一周,社区突然告知场地使用时间冲突,活动不得不延期。雪上加霜的是,两名线下志愿者因时间无法协调,无法参与授课。短暂的慌乱后,我稳下心神开始沟通协调:与社区反复商榷细节,为那两位志愿者重新规划线上工作的内容,再根据现实情况对整个课程安排进行精密的调整。活动期间,又发现拍摄的照片与视频素材不够丰富,在与社区负责人沟通后,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伸出援手,及时提供了珍贵的高清素材——那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至今想起心头仍暖意涌动。
这个盛夏的实践,是馈赠予我丰厚的成长之礼。它让我切肤体会到及时沟通的桥梁作用与团队协作的磅礴伟力;它让我对活动流程的肌理脉络更加熟稔于心;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在劈波斩浪中,窥见了自己未曾想象的潜能疆域。
这个夏天真正教会我的珍宝,是看清了文化传承的真实地貌——它从来不是铺满鲜花的坦途,而是需要胼手胝足、不断披荆斩棘的野径。当场地突变、人员更迭、记录模糊的浪头劈面打来,是社区伸出的援手、队友屏幕后方无声而坚定的守候、专业镜头及时的捕捉,共同编织成渡我过河的坚韧缆绳。这些意料之外的颠簸与曲折,最终都成了丈量我们行动韧性与心灵深度的标尺。
那簇由青年之手守护并传递的火光,终将汇入时间的长河,成为照亮民族来路与去途的永恒星辰——这或许便是传承最深邃的证言:我们并非过客,而是以心执火、点燃未来的摆渡人。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