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实践团队的旗帜在泰州新胜社区飘扬。与亲临现场的队友们不同,我的任务在云端。作为团队线上新闻稿撰写人员以及苏州太仓片区的公众号制作,我虽未直接置身于孩子们热烈的课堂,却通过文字与镜头,全程参与了这场文化传承的盛宴。我肩负着将团队的实践成果、志愿精神精准、生动地传递给更广阔受众的重任。这段独特的“线上实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幕后工作的重要性与文字的力量,现将我的工作内容、感悟与成长详述如下。
我的核心任务是负责本次新胜社区“七彩假期”活动新闻稿的初步撰写以及太仓的公众号制作,确保活动价值与社会影响力得到有效传播。
首先基于沟通信息,预先构思新闻稿框架,规划导语、主体、总结升华等部分,并拟定需重点捕捉的现场细节,如学生反应、互动场景、教学创新点。其次与现场摄影及负责人保持紧密线上联系,实时接收活动流程进展、课堂精彩瞬间描述及现场拍摄的图片素材。尤其是重点收集关键信息,例如付洋老师讲述黄桥战役时学生“屏息凝神”、“稚嫩脸庞写满震撼与崇敬”的反应;互动环节“排兵布阵”讨论的热烈场景;蒋坤丹老师“三揖三让”教学中学生“稚嫩脸庞上写满专注与庄重”的细节。通过基于收集的海量素材挖掘活动深意,提炼出活动价值与意义。如将黄桥战役教学解读为“在童心中悄然播撒下信仰的种子”,将礼仪课堂总结为“让古老的雅仪在新时代少年心中悄然萌发新芽”,并在结尾升华主题。完成初稿后,发送给线下负责人进行事实核对与细节确认,确保所有描述真实无误。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定稿。
但是线上撰写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不在现场”的距离感与信息碎片化。仅凭文字描述和图片,要精准捕捉现场情绪和细微动作,需要极强的共情能力与画面重构能力。我通过反复观看类似视频寻找感觉。其次实时传递的信息庞杂且可能重复或冲突。需要快速判断信息的新闻价值与代表性,进行有效取舍与逻辑串联,避免稿件冗长或重点模糊。我按课堂模块整理素材,确保叙述条理清晰。最后,新闻稿需在活动结束后尽快发出。那么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深度撰写与多轮沟通。克服这些挑战的过程,极大地锻炼了我的信息处理能力、跨空间沟通协调能力、深度写作能力以及对新闻价值的敏锐判断力。
新闻稿和公众号是团队实践成果的“门面”与“扩音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让我对每一个事实、每一句描述都慎之又慎,力求客观、准确、动人。当看到精心撰写的稿件最终呈现,传播着团队的付出与孩子们的收获,这份“幕后荣光” 带来的满足感无比珍贵。
虽然没有站在讲台上,但通过撰写新闻稿和制作公众号,我深度参与了课程设计的理解、活动意义的挖掘。研究黄桥战役背景、王维诗歌意境、泰州“三揖三让”礼仪内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文化学习与洗礼。我不仅是记录者,更是学习者与思考者。
这次实践让我直观感受到优质内容传播的力量。一份内容详实、文笔流畅、情感真挚的新闻稿,能将一个小型社区活动的价值放大,吸引更多人关注儿童关怀、红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正是我们社会实践的深层意义所在。
一次线上的新闻稿撰写工作或是公众号的制作,是一次对信息整合能力、文字驾驭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历练。我以笔为桥,连接起新胜社区火热的实践现场与万千读者的视线;以文为媒,传递着红色基因的澎湃力量与千年雅仪的温润光芒。这份“云端筑梦”的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传播的价值与文字的责任,更坚定了我运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传递正能量的信念。未来,我将继续锤炼笔锋,讲好每一个动人的实践故事,让志愿精神的星火与中华文化的薪火,在更广阔的天空下生生不息地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