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阳光洒在教室的窗棂上,扎染的蓝、剪纸的红、拓印的绿在孩子们手中流转。为给乡村儿童的暑期生活增添一抹传统文化的色彩,质量检测与管理系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带着精心准备的非遗技艺走进乡村,用"沉浸式非遗课堂"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充满东方美学的仲夏夜之梦,开启一段传统文化奇旅。
扎染工坊—布里生花的秘密 以线为结,以布为笺,一扎一浸间,绚丽奇幻的图案便在“布”上晕染开来。实践团成员李可鑫、周展川、杨琪从扎染的历史脉络、染色奥秘和传承的深层意义切入,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扎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共同动手体验扎染制作,选裁布料、系扎绳结、浸泡染液,拆开绳结刹那,蝴蝶纹、冰裂纹如同被施了魔法般绽放在一块块布料上,流动的色彩与变幻的纹样既是童真撞匠心,亦是传统在指尖开花。
剪纸艺术—方寸间的乾坤 以剪为锋,以纸为卷,一折一剪间,精妙灵秀的造型便在“纸”上跃然呈现。实践团成员李逸然、庞韶聪、于奥杰从剪纸的发展历程、剪刻技法和传承的文化内涵讲起,用简洁易懂的方式向小朋友们讲述这门非遗技艺。小朋友们模仿着"折-画-剪"的步骤,从折叠造型、勾勒轮廓、剪刻细节再到展开修整,大家都收获了自己独具巧思的作品。一把剪刀与一张红纸的碰撞,不仅是童趣的绽放,更让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在他们的指尖留下了鲜活的印记。
拓印实验室—穿越时空的复印术 以锤为力,以布为介,一覆一敲间,深浅交错的图案便在“布上立体呈现。实践团成员田亚楠、陈妙妙从拓印的古老智慧、捶布技法和传承的生活底蕴讲起,为小朋友们勾勒出这门非遗的发展脉络。通过选好印版、铺展固定、覆上棉布、执锤轻捶、均匀击打、揭布取叶的流程,植物的肌理在手帕上静静舒展,当亲手制作的环保手帕拿在手上时,传统文化已自然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一份特别的纪念。
川剧变脸—瞬息万变的魔法 变脸是川剧独特的表演特技,色彩图案暗藏角色性格,红脸忠勇、白脸狡黠,黄脸通常代表骁勇善战、凶猛彪悍的角色。实践团成员魏相恒同学身着戏服,通过抹脸、吹脸、扯脸等技法,瞬间变换不同脸谱,展现出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非遗保护不仅是技艺的留存,更是文化血脉的延续。此次"非遗文化进校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小朋友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更在年轻一代心中播撒下文化传承的种子。未来,质量检测与管理系将持续搭建校园非遗传播平台,通过"传统文化体验日"等系列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实践参与中建立起文化自信。当非遗技艺通过青春力量完成代际传递,文化自信的种子必将在新时代校园沃土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年轻一代的文化传承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