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
“中华文化传承团”
二、活动背景
黑龙江省博物馆作为地方文化枢纽,藏有大量反映东北边疆历史、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珍贵文物。暑期是青少年接触传统文化的黄金时期,通过“中华文化传承团”实践活动,可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元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三、活动目标
1. 知识目标:帮助参与者了解黑龙江流域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掌握边疆民族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历程。
2. 能力目标:提升青少年文物保护意识、文化传播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传承与弘扬文化的责任感。
四、活动对象
黑龙江东方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深藏blue队
五、活动时间
2025年7月6日
六、活动内容
走进黑龙江省博物馆,仿佛踏入一部立体的龙江百科全书,每一步都踩着历史的印记,每一眼都撞进自然的馈赠,心绪在厚重与灵动间起伏,最终沉淀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敬意。
(一)展览宣传册
手中这本《哈尔滨往事——20世纪初哈尔滨社会生活展》宣传册,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韵味,那些建筑的线条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像是一把钥匙,引领我们走进20世纪初哈尔滨那充满异域风情与独特魅力的社会生活。通过宣传册,我们能预先知晓展览中那些珍贵的照片、老物件,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个充满烟火气与时代特色的旧时光,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寻哈尔滨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独特记忆与文化脉络。
(二)古建筑型
眼前这座古建筑模型,以精妙的工艺再现了传统建筑的恢宏与雅致。金黄色的琉璃瓦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仿佛能映射出往昔的荣耀与辉煌。翘角飞檐,斗拱层叠,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和对美的追求。凝视它,仿佛能穿越时光,看到曾经的殿宇巍峨,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穿梭其间,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感受着中华文化在建筑艺术中沉淀的厚重底蕴
(三)老式火车
这台老式火车,静静伫立在展厅中,仿佛是从历史深处驶来的时光使者。漆黑的车身泛着古朴的光泽,车头的装饰与部件,都铭刻着工业时代的印记。它曾在龙江大地上穿梭,拉响的汽笛声见证了这片土地上交通的发展、商贸的繁荣以及人们生活的变迁。凝视着它,能让人想象到往昔列车在铁轨上飞驰,载着货物与梦想,连接起城市与乡村,推动着时代滚滚向前的壮观景象。
(四)从远古到自然
展柜中的猛犸象颈椎、跟骨、腕骨化石,是来自远古时代的珍贵馈赠。这些粗糙而坚硬的化石,承载着冰河世纪的记忆。
这只绿啄木鸟标本,精致地还原了它生前的模样。翠绿的羽毛,鲜艳夺目,仿佛还带着森林的生机与活力;那尖锐的喙,仿佛随时准备啄开树干,寻找隐藏其中的害虫。
这张东北虎皮张,斑斓的条纹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独特密码。棕褐与黑色交织的纹路,记录着这百兽之王在山林间的威严与霸气。
七、活动意义
参观黑龙江省博物馆,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龙江历史与文化深处的大门,其活动意义是多维度且深远的。
历史文化传承维度
• 追溯龙江历史脉络: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丰富,从新石器时代的渔猎工具,到渤海国、金代等时期的文物,它们串联起黑龙江地区的发展历程。例如渤海国的莲花纹瓦当、金代的铜坐龙,通过对这些文物的参观,人们能深入了解黑龙江在不同历史阶段与中原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知晓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的民族迁徙、融合与发展的故事,进而清晰感知黑龙江历史在中华文明长河中的独特脉络与贡献。
• 传承地域文化特色:黑龙江地区拥有赫哲族、满族等众多少数民族,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在博物馆中得以呈现,像赫哲族的鱼皮画、满族的剪纸等。参观过程中,人们能近距离接触这些特色文化技艺,领略少数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者,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
教育科普维度
• 拓展知识视野: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物的收藏地,还设有自然展厅,展示着丰富的动植物标本,如东北虎、绿啄木鸟等,以及猛犸象化石等古生物遗存。这些展品为参观者构建起一个多元知识体系,让人们在了解人类历史的同时,也能认识黑龙江地区的自然生态演变、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拓宽知识边界,加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 激发学习兴趣:相较于书本上的文字知识,博物馆里直观的文物、逼真的标本更能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当看到猛犸象化石的庞大骨架,或是栩栩如生的东北虎皮张时,会不自觉地想要探究其背后的故事与科学原理,从而激发对历史、考古、生物等学科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埋下种子。
社会价值维度
•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深入了解黑龙江地区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人们能真切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进而转化为对整个中华文化的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有助于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坚守文化立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 促进社会交流: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吸引着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人前来参观。在参观过程中,人们可以相互交流对展品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知识与见解,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围。此外,博物馆还常举办各类讲座、主题活动等,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各界在文化领域的互动与交流,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发展。
生态保护维度
• 提升环保意识:博物馆自然展厅中展示的野生动物标本,让人们直观感受到黑龙江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然而,部分物种如今面临生存困境甚至已经灭绝,如猛犸象。通过参观,人们能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增强对现存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促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环保行动,为守护黑龙江的绿水青山贡献力量。
• 传播生态理念:博物馆可以借助这些展品,向参观者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讲述黑龙江地区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与成果,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参观活动成为生态理念传播的有效途径,引导更多人关注生态问题,参与到生态保护的宣传与实践中来。
八、学习习近平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贺信和党中央致词精神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和党中央致词,为我们指明了前行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些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各项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贺信与致词高瞻远瞩、内涵丰富,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民生福祉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与殷切期望,涵盖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
我们必须把学习宣传贯彻重要贺信和党中央致词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习中,深入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形式,确保学深悟透。宣传上,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解读,让精神走进基层、深入人心。贯彻落实时,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将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以实际成效践行使命担当。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贯彻,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热情。广大人民群众也应积极响应,立足本职岗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新的一年,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和党中央致词精神为指引,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繁荣发展添砖加瓦,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