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校园活动

新四军纪念馆探访记

发布时间:2025-08-28 关注:

来源:“盐渎芯传”——盐城红色老区文化研探团成员 花高远

历史的长卷里,红色基因是永不褪色的精神密码,持续指引着我们奋进方向。今天,作为“盐渎芯传”红色文化研探团的成员,我来到了坐落于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的新四军纪念馆,深入了解新四军的艰苦奋斗史,感受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光辉形象,并探索新四军何以被称为“铁的新四军”。
纪念馆前的广场上,一名强壮的新四军战士昂首挺胸,吹响了进攻的号角。正门上方,白底蓝色的巨幅“N4A”臂章,似乎在像我展示八十多年前“铁军”威名的如雷贯耳。走入纪念馆,时光仿佛倒流至烽火连天的岁月。肃穆的展厅里,一件件褪色的军装、一枚枚生锈的子弹、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在“皖南事变”展区前,我久久驻足。面对战友的牺牲与背叛,新四军将士没有退缩,而是重整旗鼓,在盐城重建军部。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恰如盐碱地上生长的植物,在贫瘠与困苦中迸发生命力。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故事。前几天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抗日英雄连“刘老庄连”受到组委会的特别致敬。在1943年的反扫荡斗争中,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82名官兵在刘老庄地区与日军遭遇。在敌人人员数量和装备都数倍于己的情况下,指导员李云鹏和连长白思才带领战士们奋勇阻击。工事被摧毁,立即修复;掩体炸塌了,背包填上去;人员负伤了,包扎起来继续战斗。勇士们用刺刀,用枪托,用铁锹甚至用牙齿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如今,在纪念馆里,一支扭曲的枪管仍在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残酷。那些年轻的面孔——许多战士牺牲时不过二十出头——他们为理想献身的选择,令人深思。在物质丰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记得精神追求?是否还能为信念坚守?
离开纪念馆时,阳光洒在纪念馆外墙上。我忽然明白,这座建筑不仅是历史的容器,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提醒着我们:如今抗日战争已然胜利80多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和平非理所当然,而是前辈以血泪换来的礼物。红色记忆不应封存于展柜,而应流淌在每个当代人的血脉中,转化为建设美好生活的日常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校园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