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赓续解放记忆 汲取奋进力量——南宁学院“不孤”薪火相传实践团走进柳州市解放纪念碑

发布时间:2025-10-04 关注:

来源:劳佳慧;陆晓丽;梁周演;滕春宏;农姞琴

  7月13日下午,南宁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不孤”薪火相传实践团成员来到柳州市解放纪念碑前,驻足凝视这座方尖形建筑,在触摸碑身岁月痕迹、对照提前梳理的史料中,探寻其从“纪念塔”到“解放碑”的跨越,读懂藏在建筑里的红色故事与精神传承。
  
图1团队奔赴柳州大合影
  实践团成员围站在高13.31米的碑前,从碑身题字与史料对照中,厘清它的“双重过往”:其前身是1933年落成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回溯1931年,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廖磊率部驻防柳州,与十九师师长周祖晃、二十四师师长覃连芳等追忆部队历程——这支历经北伐、转战南北的队伍虽获“钢军”美誉,却因战事紧迫,始终未能为阵亡将士立碑表功。经廖磊呈报白崇禧获批后,周祖晃、覃连芳等人组成筹建委员会,由覃连芳主持设计修建,以告慰忠魂。
  1932年10月10日,纪念塔在柳侯公园柑香亭旁奠基,仅半年便以优质钢筋水泥筑成:整体呈剑型立方体,高40英尺,坐北向南的八角形塔基稳固厚重,顶部如剑锋般锐利,暗合“敢于亮剑冲锋”的军魂;塔基外围的波纹铁枝八角栏杆衬得建筑愈发庄严,塔前增设的音乐亭添了几分人文温情。南面为军长廖磊所题写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军阵亡将士纪念塔”,下为李宗仁亲撰、覃连芳所书的序文。北面上为第七军参谋长郭凤岗题写的“英风万古”四字,下为白崇禧亲撰序文。东西面均有黄旭初、叶琪、夏威、覃连芳、周祖晃等桂系高级将领的题词。1933年10月10日的落成典礼上,万国旗环绕塔身,孙中山遗像与遗嘱悬挂塔前,第七军官兵与各界代表列队致敬,塔前聚餐的温情场景,定格了那段铭记英烈的历史。
  
图2团队于柳州市解放纪念碑肃立凝望
  从“纪念塔”到“解放碑”,实践团成员在一座建筑的变迁中,既感知到革命先烈为家国牺牲的赤诚,也体会到初代建设者振兴柳州的热忱。“每一笔题字都是时代的接力,每一段历史都值得青年铭记。”一位成员说道。此次探访不仅让实践团更深入理解柳州红色历史的厚度,更在自主探寻中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为后续红色资源调研与青年思政教育融合积累了真切感悟。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