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蜿蜒万里,润泽中华。为了守护这条母亲河,2020年我国启动了“十年禁渔”政策。五年来,这一重大举措成效初显,也亟需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2025年夏天,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禁渔护江清水阔,兴业育鱼绿梦长”社会实践团队带着责任与使命,走进社区、走向江岸,开展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生态保护行动。
实践团队由18名学生组成,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无锡与江阴的社区课堂里。课堂上,他们不仅用理论知识讲述禁渔的重要性,还通过视频、故事和趣味手工,将环保理念化作孩子们眼中的鲜活画面。拼贴画里自由游弋的鱼群,黏土作品中微笑的江豚,都是孩子们对生态家园的真挚表达。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还深入居民中间,倾听他们关于长江的记忆。一位年过六旬的渔民动情地说:“过去鱼多水清,后来越捕越少。现在禁渔,江水慢慢恢复了,我们虽然转了行,但希望后代能看到更美的长江。”这些话语不仅为调研提供了素材,也让学生们体会到政策背后的深远意义。
此次社会实践收效显著。社区居民表示,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环保知识,也让成年人更加理解禁渔政策的初衷。家长们称赞:“这是真正的寓教于乐,把环保理念种进了孩子心里。”
更为重要的是,团队成员自身也在成长。有人从胆怯走向自信,有人学会了组织协调,有人则坚定了未来投身环保事业的决心。社会实践成为他们人生的重要一课,让他们理解到青年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此次“长江禁渔”主题实践,正是这一育人理念的生动写照。
青春是一束光,虽微小,却能汇聚成星河。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子们,用青春的微光点亮长江的清波,用实际行动践行“共抓大保护”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