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调研与行动并举——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深度参与长江禁渔科普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26 关注:

来源:南师外院

“长江禁渔,江豚回家。”这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背后凝聚着沉甸甸的生态意义。2025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禁渔护江清水阔,兴业育鱼绿梦长”社会实践团队,将目光投向苏锡常地区。他们不仅走进社区宣讲,更通过科学调研深入了解公众对禁渔政策的认知状况,为政策落实提供民意参考。
 
自2020年长江全面禁渔实施以来,生态环境逐渐好转,鱼类资源恢复迹象明显。然而,政策的真正成效还需要社会广泛参与与支持。基于此,团队设计了涵盖政策知识、态度倾向、传播反馈等维度的问卷,并在实践中发放。最终回收的110份有效问卷显示:虽然“禁渔”一词已深入人心,但公众对政策缘由与生态价值的理解仍不够全面。
 
面对这一现实,外国语学院学子们意识到单向度宣传的不足。他们在社区宣讲时特别强调互动与引导。例如,在江阴市澄江便民服务中心,团队不仅讲解了长江渔业资源的历史与现状,还设置了“知识问答环节”。居民们积极抢答,不少人首次了解到“十年禁渔”不仅是限制捕捞,更是为了修复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
 
调研与行动互为补充,实践团队由此形成了完整的工作闭环——先调查,发现问题;再宣讲,解决问题;最后反馈,优化方案。这种科学、务实的方式,让社会实践不再流于表面,而是实实在在产生了积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团队的课堂中,青少年群体始终是重点关注对象。通过趣味手工、视频学习与故事分享,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理解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尤其在“我为鱼儿建个家”环节,孩子们将中华鲟、胭脂鱼等贴纸贴在卡纸上,描绘清澈长江的模样。他们用童真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也用行动呼应了禁渔政策的意义。
 
此次社会实践的另一大亮点,是团队在传播方式上的创新。他们利用短视频、图文推送等形式,扩大了活动影响力。部分视频在校园社交平台上得到广泛传播,吸引更多青年关注长江生态议题。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结合,拓宽了环保教育的受众范围。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事业。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们以他们的调研与宣讲,探索出青年参与环保的新路径。他们不仅在实践中锻炼了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也在亲身行动中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