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青柏如海慰忠魂,蜀山永志铭深恩——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皖中赤心寻红小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31 关注:

来源:皖中赤心寻红实践小队

  2025年8月2日下午,为继承发扬革命先烈意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皖中赤心寻红小队奔赴蜀山。全体队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步入了蜀山郁郁葱葱的林海,踏入合肥蜀山烈士陵园的大门,开启了一段追寻红色记忆、践行初心使命的旅程。
  
  (图为位于林海中的蜀山烈士陵园)
  
  林海环抱忠魂地,丰碑默立诉丹心
  “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蜀山烈士陵园位于合肥西部风景秀丽的大蜀山东麓,占地107400平方米,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之一。随着小队成员们缓步踏入蜀山烈士陵园,这片由塔柏环绕而成的区域才逐渐映入眼帘。队员们拾级而上,来到了悼念广场。广场西侧正中央,矗立着庄严的烈士纪念碑,由主题人物浮雕和双人青铜雕塑两部分组成,浮雕和雕塑生动地展现了英烈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军民同心的伟大形象。
  在这里,队员们神情肃穆地面向浮雕,面向镌刻着革命英烈的浮雕与鲜红党旗,庄严默哀。随着默哀指令下达,全场瞬间寂静,唯有微风拂过纪念碑旁的塔柏,发出低沉的回响。那一刻,他们心中对江淮大地上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充满了敬仰,从皖东抗日根据地的浴血奋战到渡江战役的英勇冲锋,江淮先烈们用生命铸就的丰碑在心中愈发清晰。默哀的每一秒,都是对英烈的深切缅怀;胸中激荡的,是传承红色基因、守护一方安宁的坚定信念。
  
  (图为江淮烈士纪念碑)
  
  (图为小队全员正向江淮烈士纪念碑默哀)
  
  馆内史迹映初心,蜀山深处忆英名
  随后,队员们走进广场南侧的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馆内,12个展室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夜”“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暖光灯下,892余件烈士遗物、336位烈士的生平事迹以及58本记载57623名烈士的烈士英名录,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史料,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让队员们触摸到了革命先烈们跳动的脉搏。
  这些江淮儿女们代表着安徽省从大革命、土地革命烽火岁月,直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杰出先驱们。陈独秀烈士之子、党的早期领导人陈延年,杰出军事家许继慎,首任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以及革命家罗炳辉、彭雪枫等先烈的名字熠熠生辉。馆藏丰富,包含450幅历史图画、珍贵烈士手稿、名人书画墨迹及领导题词,并珍存着覆盖全省各地区的烈士英名录,是江淮儿女不朽精神的见证。
  
  
  (图为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中所藏的烈士遗物)
  
  
  (图为队员们正在参观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红色基因融林海,青年立志继薪火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大蜀山烈士陵园,队员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个故事,都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后人的最好教育。回望这段参观历程,从踏入陵园的那一刻起,到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再到最后的庄严宣誓,每一步都让队员们的心灵受到了深刻的洗礼。如今,蜀山烈士陵园已经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它不仅是一座纪念革命先烈的场所,更是一座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精神殿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皖中赤心寻红小队的队员们表示,他们将始终铭记历史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皖中赤心寻红小队在江淮烈士纪念碑前合影)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