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基地到街头校园: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暑期“三下乡”多元访谈解码伟大建党精神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31 关注:
来源:多元群体解码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访谈团
红色基地研学:在历史现场感悟精神力量
7月5日,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探寻精神之源,倾听时代回声——多元群体解码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访谈团”赴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研学、红色宣讲等形式,在革命圣地探寻伟大建党精神。
访谈团成员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游客讲解左权将军墓,通过先辈们的英雄事迹,让访谈团深刻体会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深刻含义。同时访谈团以烈士陵园这一庄重而严肃的红色基地,宣扬五四精神文化,在陵园里宣讲《五四五四》与《我们的精神之旅》在先辈的见证下,展现五四青年的蓬勃朝气让红色火炬延绵不绝,让吾辈青年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7月7日,实践团于邯郸市博物馆,开展实践访谈。受采访的群众对于伟大建党精神都有较全面的认知和积极热情的回应,纷纷表达了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其中,有一位家长表示青年学生应该多走访红色博物馆、纪念馆这一类场所,亲身体验伟大建党精神下所凝聚的红色氛围,而非局限于课堂上的讲述。
访谈中,通过与十几年前的红色文化教育做对比彰显现在红色文化教育的多样性;青少年学生则与家里父母一同来学习参观,并独立说出自己的见解,呼吁广大学生团体可以实地了解邯郸的历史文化。
7月9日,实践团赴毛主席视察成安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站在毛主席视察成安纪念馆的展示墙前,目光坚定,神情专注,向参观者讲述着那段珍贵历史背后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
实践团成员深情讲述道,毛主席在视察成安时留下的一句‘棉花要种好,日子要过好’的嘱托,这简短的话语饱含深意。为了这句承诺,党带领人民在农业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拼搏。这正是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实践中的落地生根。”
7月11日,实践团于百家村惨案纪念馆开展红色展演活动。郭馆长结合馆内史料,生动地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解百家村惨案的背景与细节,让人深切感受那段岁月的沉重与悲壮;团队成员带领参观展区,介绍文物背后故事时,指着先辈的抗争器具与手稿说道:“这些物品诉说着伟大建党精神教会我们的真理——坚守初心、不屈抗争,方能于绝境中燃希望、黑暗中辟前路”,让红色记忆更鲜活可触。实践团成员通过沉浸式讲解回溯历史,其间上演的话剧《五四五四》,也再现了百年前青年学子的觉醒征程,点燃爱国热情,引发强烈共鸣。
实践纪实访谈:捕捉多元群体中的精神回响
“探寻精神之源,倾听时代回声”多元群体解码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访谈团走进百家村进行乡村村民访谈,实践团成员针对百家村访谈成员制作了针对性的访谈问卷以及访谈问题。
实践团成员在百家村中进行随机访谈,为了能扩大访谈面积与扩展多类访谈对象,实践团成员专门制作了简洁明了的访谈宣传册,在访谈过程中随机发放,使得受访群众能够清楚明白访谈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7月12日—7月16日,“多元群体解码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访谈团”走上邯郸市街头及各高校,开展大学生街头采访活动。作为暑期三下乡“探寻精神之源,倾听时代回声”实践项目之一,队员们随机寻访邯郸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等校学子,倾听同学们对未来职业选择与国家发展需求的思考。队员们通过街头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并非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融入青年学子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行动指南,正激励着他们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奋勇前行。
实践多元转化:从沉浸体验到实体承载,让红色精神“活”起来
7月17日----8月3日,实践团成员整合访谈视频、访谈记录,形成视频、文字、海报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成果。形成理论研究报告与包含50个案例的《访谈实录册》,通过“时代回声”微信公众号实现沉浸式传播;创新编制《伟大建党精神解码手册》,融入手绘长卷与互动设计,成为红色教育实体载体。传播层面,“解码精神密码”系列直播与“宣讲进各地”行动双线联动,结合方言快板、红色剧本杀等形式,让伟大建党精神“活”起来、“热”起来。
实践圆满收官:构建精神传承闭环,焕发红色基因新活力
8月5日,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多元群体解码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访谈团”暑期“三下乡”活动圆满收官!历经一月有余,团队足迹遍布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邯郸市博物馆等红色地标,深入百家村等乡村及多所高校,完成对红色场馆游客、老党员、青年学子等多类群体的深度访谈,积累100余场访谈记录与1000余份调研数据。
实践中,团队创新构建“实地访谈+基地讲解+社会调研+多元传播”模式,既通过话剧展演、诗词朗诵活化红色记忆,更形成《访谈实录册》《伟大建党精神解码手册》等成果,让精神传承更接地气。此次实践不仅筑牢了队员的信仰之基,更探索出红色精神代际传递的新路径,为青年学子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