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茶文化,体验非遗魅力
为深入挖掘濉溪茶文化的千年脉络,调研团特别策划了茶文化专题调研活动。7月1日至7月4日期间,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非遗传承人访谈、技艺体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感受了濉溪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古镇保存完好的茶行旧址与古茶道间,队员们触摸到了明清时期茶贸易的繁荣印记。当地文史专家详细讲解了濉溪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淮北茶道”在南北商贸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让师生们对濉溪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7月3日清晨,调研团来到濉溪老街的“王家茶坊”,亲身体验了当地特有的“棒棒茶”品饮仪式。棒棒茶,这一皖北古韵中的非遗茶饮传奇,于2008年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起源可追溯至宋元时期临涣古镇的饮茶习俗,真正形成独特体系则是在明清时期。同学们按照老茶人指导的“三闻三品”古礼,细细品味茶汤的滋味变化,感受“七分茶三分棒”的绝妙配比,从老茶人讲述的茶礼掌故中,领略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调查团成员品尝非遗茶饮“棒棒茶”,并倾听非遗传承人对“棒棒茶”起源及核心原料的讲解。蒋志航供图)
对话非遗传承人,见证匠心精神
调研期间,团队还拜访了省级非遗项目“濉溪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师傅。在传统制茶作坊中,王师傅演示了杀青、揉捻、烘焙等古法工艺,并分享了手工茶与机器茶的区别:“机器虽快,但手工茶的温度与灵气无法替代。”队员徐乐在体验炒茶时感慨道:“每一片茶叶都凝聚着匠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时间的沉淀。”此外,团队还采访了多位民间茶艺师,记录下了濒临失传的“老茶馆评茶”习俗。队员周妍表示:“老茶客们通过观色、闻香、品韵来评判茶质的场景,是活态非遗的生动体现。”
(图为调研团成员拜访老茶馆传承人王师傅。沈晨阳供图)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濉溪古城不仅是非遗文化的传承地,更是有着红色记忆、革命历史的地方。调研团参观了位于古城石板街48号的新四军师部旧址,这是全国新四军纪念馆中保存完整的革命旧址之一,承载着新四军第四师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历程。面对锈迹斑斑的手枪、电报机、冲锋号等文物,队员们仿佛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更加坚定了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
(图为调研团成员们参观新四军师部遗址,感悟红色革命精神。柯博涵供图)
此次濉溪古镇之行,不仅让淮师学子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激发了他们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热情。未来,调研团将整理调研成果形成报告,并联合高校与民间组织推动濉溪茶文化的数字化保护,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