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三下乡|解码瓷都,智造未来

发布时间:2025-08-28 关注:

来源:王晶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瓷”之以恒实践队奔赴泉州市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拉开了三下乡德化白瓷“解码瓷都,智造未来”调研活动的序幕。
  实践队成员通过参观月记窑,体验手工拉坯,走访家庭手工作坊调研瓷工艺问题,在凝视中触摸白瓷温润,在探访中探寻匠心传承,深入剖析技艺发展瓶颈,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村书记的亲自带领下,团队成员率先抵达月记窑址。入眼所及的是古旧的窑房,岁月斑驳的痕迹述说着往昔的故事。穿过400年的时空,遇见月记窑。沿着石板路前行,依山傍土,缓缓而上,蜿蜒如龙,向火而生。
  通过当地经验丰富的老窑工介绍:“这是一条至今还在烧的古龙窑,长达数十米,烧制六十个小时,三天后方可打开,每一个窑都是古法柴烧。”烧出来的瓷器釉色温润,微微泛黄的烟清色泽里,蕴含着古朴和深邃。

图为老窑工正在切据柴木
  观察了解制瓷一系列流程下来,实践队成员们纷纷震撼。“以前只知德化白瓷温润如玉、色泽清透,竟不知其制作工序如此细致。”光是塑性、上釉、烧制、打磨就要花费诸多物力。“德化白瓷不愧为中国白!”团队成员小李同学感慨道。

图为老窑工正在复盘统计烧制个数
  陶艺传承人小蔡为实践队员现场演示手工拉坯技艺,生动展现了陶瓷制作的关键初始环节。她凭借娴熟的专业手法,通过精准的“一扶一压”,使陶泥在转盘上逐步成型,一件陶瓷器的雏形渐渐清晰可见。此次展示不仅是一场技术教学的示范,更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入阐释。队员们通过近距离观摩与实操体验,进一步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与认同,切身感受到传统手工艺蕴含的技艺魅力与文化价值。 

图为陶艺师傅正在手拉坯
  团队成员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传统柴窑与现代电窑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别,二者无优劣之分。柴窑釉面呈现温润古朴的质感、木材灰烬与火焰作用形成的效果不可复刻,柴窑技艺列属非遗名录需坚持传承;而电窑通过天然气或者电力进行烧制,可精准控温,成品率相对较高,关键是单位能耗成本仅为柴窑的1/5至1/3,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融合推动,如今数字技术赋能瓷都绿色产业发展行稳致远,擦亮绿色瓷都名片。
  问及月记窑如今的产销情况,村支书陈燕萍表示:“月记窑的陶瓷主要是外销,但今年销量订单相比尤为少,最近是淡季,其中美国关税战对此也有较大的影响。”国际环境对蔡径村的影响尚且如此,更遑论国家整体经济,因此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强化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同时扩大内需市场,培育新兴产业,解码瓷都智造未来,绿色瓷都健康发展。 

图为实践队成员月记窑前合照
  “火与土的共舞,是跨越时光的浪漫。”踏入德化,探寻瓷都,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次深入窑厂、贴近民众,才发现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需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村民们解决一个个具体难题。”结束调研时,团队成员小王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