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深耕乡村振兴路,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28 关注:

来源:陶辛村生活经历

陶辛自然村村委会:深耕乡村振兴路,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水乡泽国孕生机,荷韵飘香富乡村。近日,淮师学子走进位于长江支流青弋江畔的陶辛自然村,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该村村委会推动乡村发展的实践展开深入调研。调研发现,在村委会和群众的不懈努力下,陶辛自然村立足资源禀赋,在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党建引领强根基,班子实干聚民心

“村里的事,大家商量着来,才能办得合民心、顺民意。” 陶辛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在座谈中表示。调研了解到,该村村委会组织架构健全,村委会成员分工明确,涵盖党建、农业生产、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
在决策机制上,村委会始终坚持 “民主协商” 原则。此前村庄旅游项目规划期间,村两委先后 3 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收集意见建议 20 余条,最终确定的 “荷塘观光 + 民俗体验” 发展方向,既贴合村庄实际,又赢得村民广泛支持。而在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专人负责、定期汇报、群众监督” 的执行机制,让各项任务高效落地。如今,走进陶辛自然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民居、生机盎然的荷塘,处处彰显着村委会的实干成效。

产业赋能促增收,多元发展破瓶颈

以前种荷花只能卖莲子,现在不仅能观光,还能加工成藕粉、荷花茶,收入翻了好几倍!这句话道出了陶辛自然村产业发展的变迁。
调研发现,村委会以 “特色产业” 为抓手,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一方面,成立陶辛荷花产业研究院,引入 10 余个荷花新品种,创新 “荷塘养鱼、莲下种藕” 的混合种养模式,建成莲子加工厂,让 “荷经济” 从 “种植端” 延伸至 “加工端”“销售端”。每年夏季荷花季,千亩荷塘吸引游客超 数万人次,带动餐饮、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增收。
另一方面,村委会积极拥抱 “科技赋能”,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基地依托物联网系统,实现温度、湿度、水肥的智能化调控,葡萄产量提升 20%,农药使用量减少 30%。如今,数字农业基地与荷塘景观、农家乐串联,形成 “观光 + 采摘 + 体验” 的乡村旅游线路,成为周边游客的 “打卡地”。

文化生态双发力,绘就乡村新画卷

“每年端午的龙舟赛、春节的马灯舞,都是我们村的‘保留节目’,不仅热闹,还能让年轻人记住老祖宗的文化!” 村民李大爷笑着说。调研中,陶辛自然村的文化活力令人印象深刻。村委会既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定期举办龙舟赛、马灯舞等民俗活动,修缮村附近古庙宇等文化遗迹。
生态保护同样是村委会工作的 “重中之重”。为守护水乡生态,村委会开展河道清淤、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推广有机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引导农户转变生产方式。如今,陶辛自然村的宗潭湿地恢复生态活力,成群鸟类在此栖息,村庄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水清、岸绿、景美” 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直面挑战谋发展,乡村振兴再出发

尽管成效显著,但调研也发现,陶辛自然村在发展中仍面临 “人才短缺”“旅游淡旺季明显” 等挑战。对此,村委会已开始谋划解决方案:探索开发 “春季油菜花观赏、秋季采摘节、冬季民俗体验” 等四季旅游产品,破解 “夏季热闹、四季冷清” 的难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在村委会的带领下,陶辛自然村正以坚实的步伐,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稳步前行,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新图景,正在这片水乡大地上徐徐铺展。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