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青春助力乡村振兴:淮北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村委会,解码基层治理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27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七月流火,暑意正浓。近日,淮北师范大学学子赴寿县瓦埠镇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围绕“村委会职能发挥与乡村治理效能”主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访谈、问卷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上奠村的村委会,探寻基层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神经末梢”作用,用青春视角记录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
扎根一线:村委会里的“民生温度”
“大爷,您的养老保险认证我们帮您在手机上操作好了,以后不用跑老远啦!”在上奠村村委会服务大厅,村主任张群正手把手教村民使用政务APP,这样的场景是我走访时最常见的画面。我在日记中写道:“村委会的办公室不大,墙上却贴满了‘便民服务流程图’和‘村民议事公示栏’,小到水电费代缴,大到宅基地审批,村民的需求在这里都能找到回应。走访中,我发现,各村村委会均将“民生服务”作为工作核心。上奠村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由村干部担任网格员,每周定期入户收集诉求;上奠村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高校志愿者开展农技培训、儿童托管等服务,年服务村民超2000人次。“村委会就像村民的‘大管家’,家长里短、政策落地,事事都要操心。”我感慨道,“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恰恰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创新实践:数字赋能激活治理新动能
在上奠村村委会,一块汇报板吸引了我的注意——板上实时更新着村里的财务收支、低保名单、项目进度等信息,村民扫码即可查看详情。“以前村民总担心‘钱花在哪儿了’,现在全程公开透明,质疑声少了,支持率高了。”村委书记张群介绍,当地推动村委会数字化转型,通过“智慧乡村”平台实现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村民满意度从2019年的78%提升至2023年的96%。我还发现,村委会正探索“线上议事”新模式。上奠村针对外出务工村民较多的特点,建立“云端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视频会议让在外村民参与村里重大事项决策。“今年村里修文化广场,就是通过3次线上投票确定了方案,在外的年轻人提了不少好建议呢!”村党支部书记张群笑着说。数字化工具不仅提升了村委会的工作效率,更让村民参与治理的渠道更畅通,真正实现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青春思考:基层治理中的挑战与担当
调研过程中,我也关注到村委会工作的难点。“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村干部老龄化严重,新鲜血液补充不足”“部分村民对政策理解不深,需要反复沟通”……我将这些问题整理成《乡村治理现状调研报告》,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建议:如推动“大学生村官”与高校实习项目对接,为村委会注入年轻力量;利用短视频、漫画等形式,让政策宣传更接地气。以前总觉得‘乡村振兴’是抽象的概念,直到亲眼看到村委会干部顶着烈日调解土地纠纷,深夜还在统计防汛物资,才明白这四个字背后是无数人的坚守。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村委会作为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既是政策落地的“执行者”,也是民情民意的“传递者”。而青年一代更应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用知识和行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这个夏天,我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眼睛发现问题,用心灵感受乡村脉动,在三下乡的实践中书写了属于青春的担当。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