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青春脚步丈量振兴热土,金寨大湾解密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27 关注: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2025年8月6日至7日,淮北师范大学“红旗漫卷千村跃,绿韵悠扬万户春”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以青年视角观察并记录着这片革命热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阔步前行的生动历程。

初识:在历史回响中触摸振兴脉搏
8月6日,实践队抵达大湾村的首日,便开启了一场“历史与当下”的对话。随着讲解员的动情讲述,时光仿佛倒流回2016年那个意义非凡的春天——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湾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在农家院落召开座谈会,为老区的脱贫工作擘画蓝图,注入磅礴力量。领袖的殷殷嘱托,成为了大湾人奋进前行最强大的精神引擎。

图为队员们观看习总书记亲临大湾村的短片   胡妍摄
历史的荣光映照着今日的巨变。队员们了解到,大湾村在近十年精准培育了茶叶、中药材、乡村旅游等特色扶贫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除了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大湾村还引入蜂箱150个,每个蜂箱的年总收入可达到1600元。
更让人高兴的是,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蓬勃发展,曾经“空心化”的大湾村重焕生机,人口持续回流。目前,全村总人口达3665人,常住人口1987人。这个曾经沉寂的山村,如今安居乐业的热闹景象随处可见。​队员们还亲眼见到曾在短片里出现的贫困老人,如今在闲暇时靠自己的劳动在路边卖起了冰饮、冰棒。脱贫工作的成功实例,就这样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眼前。

图为队员与脱贫老人友好交流   胡妍摄
一帧帧今昔对比的图片,一串串扎实增长的数据,既展现着这片红色土地在发展进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为实践团队后续的深度调研筑牢了基础。

深访:在烟火人间里倾听振兴足音
8月7日,实践团队深入村舍农家、街头巷尾,与村民促膝交谈、向商户细致询问,力求捕捉大湾村在乡村振兴浪潮中最真实的发展脉动。

空巢老人的安心笑颜:
在大湾村扶贫安置点,队员们看到一位坐在房前择豆角的老人,便上前进行了简单的询问。通过老人的讲述,队员们了解到周边崭新的房子都是由政府牵头搭建的,这一举措大大减轻了村民们的生活压力。如今,老人还会通过售卖新鲜的蔬菜来赚钱维持基本生活。她表示,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脱贫户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图为队员们拜访空巢老人  胡妍摄
超市店主的殷切希望:
路口小超市的店主是队员们走访的另一重点。在与他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自从乡村振兴战略开始以来,村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同政策落地开花,给大湾村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也使普通村民的收入得到提高。但是,老板也指出了许多青年不愿留在村里发展这一问题,他建议政府要多向下投资一些新项目,让村民有动力去为了大湾村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队员们拜访超市店主    胡妍摄
青年创客的兴业新篇:
实践队还走访了一家大湾村的民宿。青年老板指着由老屋改造而成的精致院落感慨到:“当初来,看中的就是村里旅游业发展的势头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在这开民宿可比在外面打工自由快乐不少。”他的创业经历,清晰地展现了大湾村从依靠外部帮扶到培育自身发展能力的转变,也真切印证了村里激活内在发展动力的做法是正确的、成功的。

图为队员们与民宿创业者交谈  胡妍摄
凝思:在知行交汇处展望振兴未来

在短短两日的密集调研中,大湾村如同一部生动的“现实教科书”,向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全景展现了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从国家顶层设计的精准落地,到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从产业兴村的清晰路径,到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场景,每一处细节都极具启示意义。
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希望田野,用耳朵倾听人民心声,用心灵感悟时代伟力。他们在脱贫户窗明几净的新居里,触摸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民生温度;在创业者踌躇满志的目光中,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振兴路径;在基层干部忙碌的身影后,理解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攻坚精神。

图为实践团队风采   胡妍
大湾村的蝶变之路深刻昭示了脱贫工作的胜利绝非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年轻的心跳与乡野的脉动同频共振,当青春的智慧融入乡村振兴的壮阔洪流,革命老区的精神薪火必将在新一代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在照亮大湾村的同时也照亮千千万万个中国乡村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团队成员们带回的,不仅是一手调研资料,更是对脚下土地深沉的责任与滚烫的希望。
(文:韩煦、郭璐源/图:胡妍/指导老师:刘凯)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