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百善镇闫集村 党建引领赋新能 美丽乡村焕新颜

发布时间:2025-08-27 关注:

来源:武培豪

一、党建引领,筑牢发展“主心骨”


近年来,闫集村党组织以强化党员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发放理论书籍、设立流动图书站等方式,让党员学习“不打烊”;对在外流动党员,村党组织定期寄发学习资料,确保组织生活“不断线”。常态化的党员大会、支部会,不仅提升了党员的理论素养,更凝聚起服务群众的共识。
    在党组织的带领下,2021年闫集村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水泥路覆盖全村90%以上的道路,实现主干道与入户路全贯通;改造农村旱厕300余户,建成覆盖全村的污水处理系统,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渠;同步推进的沟渠治理、植树造林工程,让村庄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0%,“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村民的日常。
 

二、治理与服务并行,织密民生“幸福网”

 
“以前邻里闹矛盾,常要争个面红耳赤;现在找调解委员会,喝杯茶的功夫就能说清道明。”村民李大爷的话,是闫集村治理效能提升的生动写照。
    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闫集村创新推行“村民包干区”制度,将全村划分为28个责任区,村民“自扫门前雪”的同时,共同维护公共区域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针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村委会设立专门调解处,由老党员、乡贤组成调解委员会,年均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
    民生服务更显温度。村里不仅有设施齐全的小学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还建成标准化卫生站,医护人员每月定期上门为老人测血压、查身体,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健康服务。4个老年活动中心配备了棋牌桌、健身器材,成为老人们“老有所乐”的幸福港湾。
 

三、生态文化双提升,激活乡村“精气神”

 
“既能守住绿水青山,又能留住乡愁记忆,这样的日子才有奔头。”这是闫集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直观感受。
    在生态保护上,闫集村下足“绣花功夫”:通过清淤疏浚让10条灌溉沟渠恢复畅通,保障千亩农田灌溉;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近年来新增林地500亩,形成“田成方、树成行、沟相连”的田园画卷。
文化传承更添底蕴。村里的曲艺队每周定期排练,坠子书、大鼓书等传统曲目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村委会组织专人梳理、复印30余部族谱,帮助村民留住家族记忆,“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村风民风愈发浓厚。每到节庆,村民们聚在文化广场办联欢会,自编自演的节目里,满满都是对家乡的热爱。
 

 
四、产业赋能,夯实振兴“压舱石”

 
“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有技术员指导,农机还能共享,成本降了,收入稳了!”种粮大户王大哥算起增收账,脸上笑开了花。
    作为以第一产业为主的村庄,闫集村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村入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20余场,惠及农户200余户;推行“农机共享”模式,整合旋耕机、收割机等农机30余台,帮助村民降低生产成本30%以上。如今,全村粮食年产量稳定在800吨以上,经济发展稳中有升,为乡村振兴筑牢了产业根基。
 

结语

从基础设施到民生服务,从生态保护到文化传承,闫集村的蜕变,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随着垃圾治理升级、道路路灯安装、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规划的推进,这个皖北乡村正以更昂扬的姿态,向着“产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阔步前行。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