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诗语服务队赴栾川开展支教:以诗化人,让千年古韵浸润童心
发布时间:2025-08-27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6月16日上午,郑州大学文学院青禾诗语服务队赴陶湾镇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支教活动,以“以诗润心,以词化人”为理念,创新构建融课堂教学与户外体验于一体的诗词教学模式,为乡村孩子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典文化之旅。
“我们不只是教孩子背诗,更希望他们能走进诗里,感受诗词与生命之间的共鸣。”服务队队长王文波同学表示。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团队突破了传统诗词教学的框架,将《诗经》、《水调歌头》等经典篇目与音乐、绘画、戏剧和自然探索相结合,设计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行走的诗词课”“我的第一首仿写诗”等一系列体验课程。
晨光中的校园操场上,孩子们用身体摆出“明月”“朱阁”“绮户”的造型,在动作中理解苏轼笔下《水调歌头》的意境;山野小溪旁,队员们讲述《诗经·郑风》中“淇水”的意象,引导孩子们观察身边的水流,写下自己的“现代版淇奥”;书法课上,墨香氤氲,孩子们一边吟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边用毛笔认真写下“春”“风”“诗”……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团队将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陶湾镇周边的自然山水成为最佳的授课场所。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走进田野山间,观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体会“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意境。这种与自然融合的诗教模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团队王文波负责人表示:“我们不只是教诗词,更希望以诗为媒,培育孩子们对美的感知、对文化的认同。在山野之间读诗,在真实情境中悟诗,这是一种文化的‘活化’,也是一种教育的回归。”
这一周,服务队还组织开展了“班级诗词大会”、“诗词文创市集”等活动,孩子们用方言吟唱古诗,将诗词意境绘成扇面、书签,甚至改编成小品剧。“很多孩子一开始害羞不敢读,后来抢着上台表演。诗词成了他们表达自我的新语言。”队员王悦涵同学感慨道。
离校前一日,每个孩子都收到了一本团队精心编撰的《我们的诗册》,收录了一周以来师生共同创作、改编的三十余首作品。小雨在册子上写道:“诗是风,吹过千年还在吹着我;诗是河,从古代流进了我的村庄。”
夕阳西下,孩子们吟诵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队员告别。清澈的童声在山间回荡,仿佛千年的诗魂正穿越时空,在这一刻与未来的主人们击掌相认。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