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淮师学子三下乡:探寻小井庄改革根脉,书写青春奋进篇章

发布时间:2025-08-06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淮师学子三下乡:探寻小井庄改革根脉,书写青春奋进篇章
小井庄,作为中国农村“包产到户”改革的发轫之地,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宏大叙事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曾见证山南区人民“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打破旧有生产关系枷锁,以创新思维推动中国农村改革浪潮奔涌,引发城乡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为探寻农村改革发展脉络,传承敢闯敢试的奋斗精神,7月18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乡愁绘旅 - 乡土文化传承”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合肥小井庄,开展“解码改革基因,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深入这片承载厚重改革记忆的土地,回溯历史、洞察当下,汲取青春奋进的力量。
 
 
 
抵达小井庄,团队成员的目光便被这片满溢故事的土地紧紧吸引。首站踏入小井庄纪念馆,陈列的一件件老物件,宛如打开历史之门的密钥。泛黄的承包契约,边角微卷,却清晰留存着当年突破体制束缚的无畏勇气;陈旧的农具,虽覆满岁月锈迹,仍能让人遥想先辈们田间耕耘的身影;“包产到户”讨论场景的图文资料,将时光拉回40余年前,串联起那段波澜壮阔的改革记忆。
 
“小井庄是农村‘包产到户’探索的前沿阵地,在那个物资匮乏、饥饿威胁的艰难年代,先辈们勇破藩篱,为农业生产闯出一条生路。”随着讲解员的讲述,成员们沉浸式触摸历史的温度。大家静心聆听,从字里行间读懂先辈们勇破体制枷锁的担当——正是这份担当,为后续农业发展开辟全新路径,让改革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
 
 
 
移步“包产到户”商议旧址,一座青砖黛瓦的小院,承载着无数珍贵过往。当地老党员热情招呼团队围坐,缓缓翻开记忆的篇章:“当年穷得揭不开锅,大家横下一条心,偷偷把地分到户,谁能想到,这一改,粮食产量真就‘蹭’地往上涨!”质朴话语,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力量,让改革决心在队员们心中深深扎根。望着小院一砖一瓦,成员们遥想先辈热烈讨论、拍板定策的场景,深刻体悟“敢为天下先”的无畏勇气,明白正是这种勇气,为农村改革蹚出关键一步。
 
在小井庄的街巷漫步,脚下的石板路、路旁的老槐树,都仿佛在诉说往昔。团队偶遇一位参与过当年改革的老人,围坐间,老人缓缓讲述:“那时候,心里也没底,就想着不能再让乡亲们饿肚子。签协议按红手印时,手都是抖的,但为了日子能好起来,咬着牙也得干!”老人眼角的皱纹、颤抖的声音,让改革的艰辛与先辈的坚毅,直直撞进队员们心里,成为难以磨灭的印记。
 
 
 
传承改革精神,是实践团队的重要使命。在小井庄文化广场,团队开展“改革故事青春说”宣讲。为让厚重历史贴近当代青年,成员们精心筹备,以情景剧形式重现“包产到户”商议场景。演员们生动演绎,将先辈们的纠结、决心与勇气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把观众拽回那个决定命运的时刻。同时,短视频串联小井庄今昔变迁,从破旧农舍到整洁乡村面貌,从贫瘠土地到生机田园风光,直观对比让大家感受改革带来的巨大蝶变,把历史转化为青年喜闻乐见的表达,让改革精神“活”在当下。
 
“先辈们在艰难环境中都能闯出一片天,新时代的我们,更要接好这根接力棒!”饱含激情的宣讲,引发现场强烈共鸣。当地的孩子们被深深吸引,纷纷围拢过来,好奇追问改革故事。团队队员为孩子们发放手绘“改革故事卡”,以生动插画和简洁文字讲述小井庄改革历程,鼓励他们探寻身边“奋斗印记”,让改革精神在代际传递中熠熠生辉,在幼小心灵播撒奋进种子。
 
 
 
走访接近尾声,实践团与小井庄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座谈。村委会主任笑着介绍:“如今小井庄,依托‘包产到户’改革文化名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正朝着产业兴、生态美、村民富的目标大步迈进!”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期许,也让成员们看到改革持续迸发的活力。
“小井庄的今天,证明改革基因永远‘年轻’。”队长的分享戳中队员共鸣。从追溯“包产到户”的破冰勇气,到见证“产业振兴”的创新实践,再到用青春创意活化改革故事,实践团队读懂:改革基因从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标本”,而是扎根土地、随时代生长的“活力因子”——它能让旧经验适配新需求,让“敢闯敢试”持续解码乡村振兴的新命题。
此次小井庄之行,让“乡忆寻新”社会实践团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也明晰了青春的使命。团队将把小井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带回校园,化作勇担时代重任的底气,期待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让改革火种在新时代持续燃烧,照亮逐梦征途,以青春之笔续写乡村发展崭新篇章,让小井庄的改革精神在时代浪潮中熠熠闪光,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注入澎湃青春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