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蚌埠东郊曹山脚下,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红色光辉。它如深情的历史讲述者,铺陈蚌埠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又如崇高的精神传承者,等待来访者倾听并传承那些热血与信仰交织的故事。
一、踏入历史的序章:陈列馆初印象
迈向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李先念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巍峨庄重,让人肃然起敬。沿瞻仰步道拾级而上,197级台阶似连结当下与往昔的时光阶梯,引领人们缓缓靠近那段峥嵘岁月。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
馆内四个展厅以时间为脉络,用文字、图片、实物细腻呈现蚌埠革命历史的宏大叙事。这里是蚌埠革命记忆的容器,更是传承红色精神的课堂,等待来访者探寻其中的红色密码。
二、辛亥革命:星火初燃的先声
展馆开篇聚焦辛亥革命时期,蚌埠烈士陈良、宋玉琳的身影清晰浮现。他们投身黄花岗起义,为推翻封建帝制奔赴生死场。历经岁月的家书,仍能让参观者感受到热血温度;带战火痕迹的旧物,诉说着起义的惨烈与悲壮。
他们的壮举如刺破黑暗的星火,点燃了人们反抗旧制度的勇气,让革命思潮在蚌埠悄然蔓延,发出了蚌埠革命历史的先声,埋下为理想抗争的火种。
三、大革命时期:热血与信仰的交融
展厅推进,大革命时期的激昂画卷展开。安徽第一位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员杨兆成是焦点,他为传播革命思想在蚌埠奔走呼号、组织群众、宣传真理,却不幸被敌人杀害于小南山。
馆内陈列着他用过的笔记本,泛黄纸页上的字迹记录着对革命的思考与未来的憧憬;书页记载的他被捕时的史料,体现出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坚毅。杨兆成以热血浇灌信仰,用生命诠释对党的忠贞,让红色信仰在蚌埠大地扎根,激励更多人踏上革命路。
四、土地革命时期:斗争与坚守的旋律
土地革命时期,蚌埠作为中共长淮特委机关所在地,成为革命斗争重要阵地。展厅通过翔实资料,呈现出长淮特委领导沿淮十余县人民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历史,其中长淮特委书记朱务平的事迹尤为动人。
史料详细记载他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红色政权,与反动势力艰苦斗争的历程。陈列的文件见证他为唤起民众觉醒付出的努力;他在昏暗油灯下谋划策略的身影,让参观者切身体会到像他一样的革命先辈的智慧与坚韧。在残酷环境中,长淮特委带领群众坚守信念,让革命火种在这被黑色笼罩的大地上经久不息地燃烧。
五、抗日战争时期:烽火中的不屈抗争
展馆中,抗日战争的烽火化作激昂的抗争史。蚌埠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抵御外敌。秀才游击队创始人李文宗的事迹熠熠生辉:他放弃安逸生活,组织爱国志士,在敌后开展游击战,袭扰日军、破坏补给线。
陈列的武器、战报,见证了战斗的激烈与残酷;幸存者的回忆资料,传递出那段岁月的苦难与不屈。还有无数不知名的蚌埠儿女,他们或参与抗日宣传,或为前线运送物资,或直接投身战斗,以血肉之躯筑起抗争的长城。他们的故事,虽微末,却如萤火微光,点点滴滴汇聚成蚌埠抗日斗争的磅礴力量,显现着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坚韧与不屈。参观者亦能从其中感受到那段艰苦岁月所迸发出的强大信念。
(抗日战争时期使用的武器)
六、解放战争时期:胜利曙光的映照
解放战争时期的展厅洋溢着胜利的激昂与振奋。蚌埠在淮海战役南线作战中地位险要,孙家圩子更是渡江作战军事指挥中心和华东地区政治决策之要地,相关历史在这个展厅被全方位展现。
(渡江战役相关照片)
蚌埠人民在党组织领导下,踊跃支前的画面,通过图片、实物鲜活呈现:民工们推着小车运送物资,妇女们昼夜赶制军鞋,他们用质朴的行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力量。当看到蚌埠解放相关的史料与场景,参观者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人们迎接胜利的喜悦与激动,明白这胜利的曙光,是无数革命先辈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成果,也标志着蚌埠革命历史迎来新的篇章。
七、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陈列馆的最后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英名录,是一个个为革命献身的烈士的英勇事迹。抬头望去,内心的涟漪久久不能平息。如今的岁月静好,是无数先辈用血、用性命获得的。他们于阴影处,绘制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盛世图。
(英名录)
走出陈列馆,阳光洒身,历史的厚重感仍萦绕心间。这里的每段故事、每件文物,都诉说着蚌埠革命先辈的热血、信仰、抗争与坚守。
陈列馆不仅是历史存储器,更是红色精神传承站。它激励当代人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以先辈为榜样,担当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奋斗华章。让我们铭记这些红色记忆,让革命精神在蚌埠大地、在中华大地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