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蚌埠东郊曹山脚下,有一座占地近50亩的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它于1992年建成开放,静静承载着这座城市厚重的革命历史与红色光辉。李先念同志亲自题写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名和“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馆名。
陈列馆的整个建筑由纪念碑、陈列馆和广场三部分组成。沿石阶而上,耸立于曹山之巅的纪念碑巍峨雄壮,“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陈列馆位于半山腰西侧,展厅面积约400平方米,内设大小展板150多块,展柜30个,分四个展厅,以时间为轴,以文字、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展示了从辛亥革命到解放前夕蚌埠地区革命斗争的恢宏画面。
辛亥革命展厅:黄花岗起义的蚌埠印记
踏入辛亥革命展厅,仿佛踏入百年前的革命烽火。这里聚焦黄花岗起义相关文物,陈良烈士的家书原件,虽历经岁月侵蚀,字里行间仍满溢为推翻封建帝制奔赴生死的热血;宋玉琳就义前的遗物静静陈列,带着战火灼烧的痕迹,无声诉说起义的惨烈悲壮。这些珍贵遗存,是蚌埠志士投身黄花岗革命、为理想抗争的生动见证,让参观者触摸到革命星火初燃时,蚌埠儿女的勇气与决绝,知晓革命思潮是如何在这片土地最初的涌动。
土地革命展厅:坚守与斗争的岁月物证
土地革命展厅里,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杨兆成烈士1926年牺牲时携带的怀表,停摆的指针凝固在他为传播革命思想、组织群众而奔走呼号,却不幸遭遇残酷镇压的悲壮瞬间;朱务平在狱中的手稿,即便纸张泛黄、字迹斑驳,也清晰传递着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坚毅信仰。展厅以这些文物为核心,串联起大革命时期中共党人传播革命信念以及中共长淮特委在蚌埠领导沿淮人民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历程,让参观者看见革命先辈是如何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对抗反动势力,体会革命火种在残酷环境中持续燃烧的力量。
解放战争展厅:支前浪潮的生动缩影
解放战争展厅,淮海战役支前场景似乎在眼前展现。蚌埠支前民工用过的独轮车,车辙里仿佛还留存着运送物资时的颠簸;陈旧担架,似能让参观者想象到救护伤员的紧张匆忙。这些实物,将蚌埠人民踊跃支前的画面定格——民工推着小车穿越战火,妇女昼夜赶制军鞋的身影隐现,生动诠释“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配合史料呈现的淮海战役蚌埠战场部署、战斗经过,以及孙家圩子作为渡江作战指挥中心的历史,让参观者切实感受胜利曙光来临前,革命先辈运筹帷幄与民众齐心协力的壮阔图景。
蚌埠革命英烈展厅:热血忠魂的永恒铭记
蚌埠革命英烈展厅,是城市英雄群像的精神高地。这里汇聚为蚌埠革命事业献身烈士的英雄事迹,从辛亥革命先驱到解放战争勇士,不同时期英烈的故事在此交融。通过文字叙述、图片展示,参观者能了解他们如何在不同历史阶段,以热血浇灌信仰、用生命践行使命。每一段事迹都是红色精神的注释,让后来者铭记:今日和平幸福,源于无数英烈的无畏牺牲,激励当代人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奋斗华章。
曹山脚下的红色坐标:在时光深处传承信仰之光
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的四个展厅,以文物为骨、故事为魂,串联起城市革命历史的脉络。从辛亥革命星火初燃时,蚌埠儿女怀揣家国大义毅然投身反封建洪流的赤诚,到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中不畏生死播撒革命火种、组织群众抗争的坚韧;从解放战争中,蚌埠人民用独轮车推出胜利、以热血支援前线的壮阔,到英烈展厅里,千余名烈士用生命写就的忠诚答卷——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带着时光的温度,每一段故事都藏着信仰的力量。
当参观者的脚步掠过辛亥革命展厅里陈良烈士家书的褶皱,停驻在土地革命展厅杨兆成烈士怀表的裂痕旁,抚过解放战争展厅独轮车的斑驳木纹,再仰望英烈墙上那些年轻的面庞,历史便不再是教科书上遥远的文字,而是化作可触碰的物件、被传颂的故事、能共鸣的情感。它让人们懂得,蚌埠这座城市的血脉里,始终奔涌着为理想不屈奋斗的基因。它在无声诉说:今日的安宁与繁华,从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无数人以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铺就的。
如今,这座静立在曹山脚下的陈列馆,早已超越了“展览空间”的意义。它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地标,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红色纽带,更是激励后人的力量源泉。每当阳光洒满“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那光芒里不仅有历史的回响,更有对未来的召唤——提醒每一个走过这里的人,铭记先辈的牺牲,传承红色的信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这座城市、属于这片土地的奋斗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