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荣昌四珍非遗探研:特色畜禽与传功工艺协同传承计划”实践团走进荣昌折扇厂,通过实地研学与动手实践,探寻“中国三大名扇”背后的文化密码。
(图为部分荣昌折扇 王娜摄)
在非遗传承人的讲解中,实践团成员系统梳理了荣昌折扇的历史脉络。始于明代的荣昌折扇,凭借16个工段、145道工序的精湛工艺,成为中华传统手工艺的瑰宝。传承人重点展示了夏布折扇的文化创新:以本地夏布为扇面,结合荣昌猪、荣昌陶等地域符号,既保留传统技艺精髓,又赋予其现代生命力。
实践环节中,实践团成员亲手参与扇面制作。从工具操作到图案绘制,每一步都需精准与耐心。“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学习,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实践团成员在体验后表示。指导老师强调:“通过实践,我们更深刻认识到,非遗的活化需要青年一代的参与和创新思维。”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制作折扇 杜文卓摄)
此次活动中,实践团以折扇制作为切入点,深入思考“特色畜禽与传统工艺协同传承”的可行性。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挖掘荣昌非遗的多元价值,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为非遗传承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