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浪潮下,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荣昌四珍非遗探研:特色畜禽与传统工艺协同传承计划”实践团积极响应文化保护号召,怀揣着对非遗文化的敬畏与热忱,在7月9日,奔赴荣昌折扇厂,开展非遗调研实践活动,在传统技艺的脉络中探寻文化传承的密码。
踏入荣昌折扇厂,陈列架上精美折扇交相辉映,一旁照片墙定格着折扇发展历程中的珍贵片段。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折扇历史底蕴深厚,1954年荣昌折扇厂正式成立,开启规模化传承之路;2010年历经改革,在坚守传统中探索创新发展,一步步走过风雨,延续着百年技艺的温度 。实践团成员在此开启非遗之旅,聆听第四代传承人讲述折扇故事,感受时光沉淀的匠心。
(图为夏布折扇 王娜摄)
活动中,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尹春莲老师详细回溯折扇制作过程,从选材时对竹材“千挑万选”,到制作中刮、削、磨、绘制等145道工序的精雕细琢,每一步都藏着传承人的坚守。随后,传承人示范粘扇面环节,以浆糊为媒介,将扇面与扇骨巧妙融合,动作间尽显工艺精细。实践团成员代表上手体验,在传承人指导下,体会传统工艺的奇妙与传承不易。
(图为实践团成员代表在尹春莲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折扇 向庆熔摄)
谈及折扇未来,传承人从多维度展望:盼政府出台政策,给予资金扶持,用于建设技艺传承室、补贴老艺人带徒;推动折扇融入文旅,走进景区展示、走进课堂教学;更期待年轻设计师加入,在功能、外观上创新,让折扇适配现代生活,让这一传统工艺在新时代迸发新活力,走向更广阔舞台。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老师与非遗传承人合影 张秫摄)
此次实践,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触摸非遗脉搏,既加深对传统工艺的认知,也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思考。期待更多人聚焦荣昌折扇,让古老技艺在传承创新中续写精彩,让非遗之美恒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