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城市的根脉,博物馆是储存根脉记忆的宝库,2025年7月19日淮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走进铜陵市博物馆,开展“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红迹铸新篇” 实践活动,在探寻铜陵历史轨迹中,书写青春与文化交融的篇章。
通讯员 王琪 供图 铜陵市博物馆户外图
当志愿者们踏入铜陵市博物馆,便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史前文化展区,距今数千年的石器、陶器静静陈列,它们见证着铜陵地区早期人类的生存智慧。志愿者小王仔细端详一件新石器时代的陶罐,感慨道:“这些看似简单的器物,是先民们生活的印记,蕴含着他们对世界的最初认知。” 随着参观深入,商周青铜器的神秘庄重、汉唐文物的多元交融、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延续,一一呈现在志愿者眼前。
通讯员 姜泽亚 供图 博物馆内文物图
铜陵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铜业基地,青铜文化展区成为此次参观的重点。从采矿工具的演进,到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志愿者们透过文物,还原古代铜矿开采、冶炼的艰辛与辉煌。在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编钟前,志愿者们停下脚步,讲解员讲述着编钟背后的礼乐文化,以及铜陵铜矿在古代国家祭祀、军事等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原来铜陵的青铜文化,早已融入国家历史发展的脉络!” 志愿者小姜的话语,道出大家对地方文化价值的新认知。
参观不是终点,而是文化传播的新起点。在了解博物馆志愿服务体系后,志愿者们主动参与到文化传播工作中。志愿者们提前测试体验设备,模拟给 “小游客” 讲解的场景,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们爱上历史。
“小朋友们,看看这件青铜器,它叫……” 志愿者小王在模拟讲解时,尝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童趣语言。
通讯员 姜泽亚 供图 讲解员讲解文物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围坐交流,分享感悟与收获。“这次活动让我明白,文化传承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我们年轻人可以从讲解好一件文物、服务好一次游客做起。” 志愿者小王的发言,引发大家共鸣。
通过近距离接触文物、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志愿者们深化了对铜陵历史文化的理解,更激发了传承与传播文化的热情。以青春之我传承历史文脉,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活” 起来,让文化传承在青春接力中焕发新光彩,为铜陵文化事业发展增添青春动能,助力打造更具活力与底蕴的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