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荣昌四珍非遗探研:特色畜禽与传功工艺协同传承计划”三下乡实践团走进重庆荣昌,开启了一场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夏布织造技艺的文化之旅。
实践团首站来到中国夏布博物馆,这座占地百余亩、由24栋仿明清风貌四合院组成的博物馆,以夏布织造技术为主线,全方位展现了夏布的历史文化与制作工艺。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夏布 郑郁川摄)
踏入博物馆,古朴的织机、泛黄的族谱和精美的夏布服饰映入眼帘。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荣昌夏布起源于汉代,曾是皇家贡品,其制作需经过打麻、刮青、绩纱、上浆等十二道工序,耗时70余工时。当看到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麻布飞梭”技艺时,梭子在经纬线间穿梭如飞,引得成员们连连惊叹。
在夏布工坊,成员们亲手体验了挽麻团、牵线等工序。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织布 王娜摄)
实践团成员感慨:“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极大耐心,夏布的传承离不开匠人的坚守。”讲解员细致讲解了夏布从苎麻原料到成品的完整工艺、织布机的种类(高机和矮机)、夏布相关服饰和工艺品(蚊帐、袜子,灯罩、帆布包、帽子、时钟等)、夏布对朝鲜服饰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现代夏布国际时装周展品。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夏布制作工艺 张秫摄)
此次探访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千年夏布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