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暑期“三下乡”|以支教厚植根基,融非遗竹业启邵武新程

时间:2025-07-30 20:20:29 关注: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7月30讯】(通讯员:郑珈逸、陈乐彤、陈以恒、吕梓亘)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教育帮扶号召,近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助学传遗兴竹艺,共绘邵武新图景”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刘兆莉的带领下前往南平市邵武市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队以支教为笔赋能基础教育、以行动为桥传承非遗文脉、以调研为翼助力竹业升级,用青春之力为邵武的教育振兴、文化繁荣与产业革新注入鲜活动能,在乡土大地书写青年担当的生动注脚。
教育筑基:以知识微光点亮乡土未来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源代码”,唯有激活认知的潜能,方能破解发展的密码。实践队立足专业特色,结合当地需求,为八一希望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为期7天的支教活动,构建的“多维课堂矩阵”涵盖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和活动,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实践队创新打造特色支教课程体系。红旅课堂深挖邵武红色文化,让学生们感悟南平革命精神;微财商课通过传授货币、理财、投资等知识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财富观;手工风筝课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在一笔一画、一绳一结间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此外,支教老师们还精心设计了包含科学实验、心理健康、国家安全等在内的多元化课程,通过“静电实验”“接纳小黑点”等趣味课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财商1
图为支教老师讲解财商知识 林淼 摄
风筝
图为小朋友绘制风筝 徐睿斯 摄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队还策划了趣味运动会和“书愿之音”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与青青市场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文艺汇演中,学生们自信展示歌唱、朗诵、舞蹈等节目,展现了少年的蓬勃朝气。

图为运动会小朋友们做游戏 徐睿斯 摄
137affaafq64dd72451c9c96443d2aa8
图为“书愿之音”总结合影留念 徐睿斯 摄
文化铸魂:让非遗技艺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
         文化是乡村的“精神图腾”,实践队以“学传结合”模式,让邵武非遗在青春与童真中焕发新生。
在竹立方生态科创馆内,队员们跟随非遗传承人周鑫敏女士研习竹编技艺,竹丝在指尖穿梭的韵律,是千年匠心的延续。实践队将实践与支教相结合,掌握基本竹编技艺后便教授学生们编织出简易竹制品,当青竹篾条化作童趣作品,非遗便完成了代际传承的奇妙接力。傩舞传承更显生动——省级传承人何鸣翎老师先向队员们解析面具寓意与舞步密码,再走进校园简化“编辫脚”动作,学生们戴着开路神面具随鼓点舞动,千年民俗在欢声笑语中焕发活力。

图为支教老师指导小朋友学习竹编 徐睿斯 摄

图为小朋友们学习傩舞 徐睿斯 摄
产业赋能:探索竹资源价值转化的创新路径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引擎”,而竹资源现代化转型正是邵武绿色发展的破题之笔。
队员们首先探访新创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观摩毛竹初级加工流程,了解到成本压力及国家对竹产业科创的政策支持;随后走进味家竹科技集团,考察其与高校共建研究院的创新成果,并开展直播推广助拓市场。

图为实践队走访新创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徐睿斯 摄

图为实践队于抖音直播间进行电商直播 徐睿斯 摄
         最后,队员们循着竹林基地—加工车间—科创平台”路线,探寻邵武竹资源的价值密码:在福越公司见证毛竹可持续管理与全资源利用;在杜氏木业目睹5G赋能下生产效率翻倍;最终在竹立方生态科创馆,借现代技术感受竹产业全链条及竹材多元应用。

图为实践队参观毛竹林基地 徐睿斯 摄
         此次邵武之行,实践队构建起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立体框架。当学生们的笑容、非遗的韵律与竹产业的活力交织,一幅“教育兴、文化活、产业旺”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徐徐展开。队员们将带着这份实践经验继续前行,让青春力量在更多乡土绽放光彩。
实践队成员:贺梓桐
         站在讲台上,看孩子们眼中的光、银铃般的笑,便觉得知识在他们眼中有了生命力过来。教育让文化在好奇里扎根,支教不止是教知识,更用陪伴与理解温暖他们,让其知远方有牵挂、身边有关怀。
实践队成员:卢忆萱
          邵武竹文化底蕴深厚,非遗竹编巧夺天工,傩舞神秘古朴。传统技艺与民俗交织,让我深知:守护非遗根脉,传承先辈智慧,便是留住岁月星光,让文化之美永续绽放。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助学传遗兴竹艺,共绘邵武新图景”实践队
责任编辑:郑珈逸、陈乐彤、陈以恒、吕梓亘
 
 
作者:大学生之声 来源:大学生之声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