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淮北师范大学“乡土经济市场调研队”深入农村开展经济发展调研

时间:2025-07-30 21:01:21 关注:
 在段园镇大庄村,夏日的阳光倾洒在连片葡萄园里,串串饱满的葡萄孕育着丰收希望,也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期许。2025年暑期,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乡土经济市场调研队”奔赴这里,开启为期一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以青春之姿解码农村经济发展密码,助力乡村振兴征程。

  图片为乡土经济市场调研队到达葡萄园,成员宫子豪摄
  一、聚焦产业转型:问诊葡萄经济痛点
  大庄村作为“段园葡萄”主产区,葡萄种植是支柱产业,6000余亩葡萄园里,巨玫瑰、夏黑等优质品种长势正好。然而,调研队深入走访发现,甜蜜产业背后藏着诸多发展隐忧。
  天气“双刃剑”,产量不稳定:农户们无奈表示,葡萄种植靠天吃饭特征明显。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频发,或导致葡萄裂果、病虫害滋生,直接影响产量与品质。遇到恶劣天气,辛苦一年的收成大打折扣,市场价格也随之下滑,让农户收入充满不确定性。
  销售渠道窄,议价能力弱:目前,大庄村葡萄主要依赖果商上门收购与农户摆摊售卖。果商收购时往往压低价格,农户为尽快出货只能接受,利润被大幅压缩;摆摊售卖受地域、人流量限制,销量有限,“好葡萄难卖好价钱”成普遍困境,产业附加值难以提升。
  运输成本高,规模效应缺:村庄葡萄产量相对分散,单个农户产量低,集中运输难度大,冷链物流配套不足,远距离运输易造成葡萄损耗。同时,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管理,难以形成品牌合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图片展示了团队成员深入田间,细致观察葡萄生长,成员石芸芸摄
  二、科技赋能探索:智慧农业破局尝试
  调研队依托自身专业优势,致力于为大庄村农业发展探寻新路径。团队围绕智慧农业相关方向,展开了具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精心编制问卷并发放给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及政府部门人员。与村民沟通发现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技术实现土地肥力监测和种植区域智能划分来改进种植计划;城镇居民重视农产品溯源及品质安全,期待智慧农业提供支持让人们吃得更放心;政府部门人员重视技术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规划引导中的关键作用,期望以此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调研显示智慧农业技术在大庄村有很大应用潜力,像借助农业用地检测系统能精准获取土壤墒情和肥力数据帮助提升葡萄品质与产量。推广时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技术门槛高农户缺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前期投入大村级经济与农户难以承担设备及系统开发费用,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农业部门、科研机构与农户间数据流通不畅难以形成完整的技术应用闭环。

  图片为团队进行调研问卷,成员高芷晴摄
  三、青春行动延续:从调研到长效助力
  一天的调研虽短暂,“乡土经济市场调研队”的行动并未止步。团队形成详实的《大庄村农村经济市场调研报告》,梳理葡萄产业困境与智慧农业推广难点,针对性提出建议:
  渠道拓展方面:建议搭建农村电商服务站,培训农户电商运营技能,借助拼多多、抖音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产地直发,拓宽销售渠道;联动周边城市生鲜超市、水果店,建立长期直供合作,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农户议价权。
  技术落地方面:呼吁政府牵头,引入农业科技企业,以“政企校农”合作模式,免费或低成本为农户安装智慧农业设备,高校团队提供技术维护与操作培训;建立农业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土壤、气象、市场等数据,为产业决策提供支撑。
  这次“三下乡”是淮北师大同学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从田间地头的深入访谈至数据分析后的方案设计,团队成员把专业知识和乡村需求融合,用脚步丈量乡野用青春展现担当。可以期待青春力量持续助力下大庄村葡萄产业打破困局,“段园葡萄”的香甜气息传得更远,让这片土地上的“致富果”切实成为幸福生活的根基,书写出属于大庄、属于青春与乡土相融的振兴新篇。
作者:钱彤 来源:大学生之声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