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7月31日,青岛农业大学青青实践服务团在禹城开展“三下乡”实践服务活动。期间,团队成员凭借专业知识与满腔热忱,打造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课堂体验,以实际行动践行课程育人理念。
模拟法庭开课:法治意识在互动中萌芽
“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指明方向。青青实践团积极响应,特开设模拟法庭特色课。
课堂上,老师以多个生动案例为切入点,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孩子们在认真听讲与互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法律知识。随后,一场围绕“一块橡皮”引发纠纷的模拟法庭正式“开庭”,孩子们分别扮演“小法官”“小律师”“听审团”等角色,用稚嫩却认真的语言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参与其中。现场笑声不断,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学会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更树立起尊重规则与他人权利的意识,为法治社会建设筑牢青少年根基。
植物医生入职课:生命教育于实践中扎根
生态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业类院校学子,青青实践团结合专业特色,推出植物医生入职特色课,让孩子们在与植物的接触中领悟生命的意义。
课程伊始,老师通过健康与枯萎植物的对比,引导孩子们观察植物外观、分析生长环境、研究生长状况,帮助他们理解植物生长对土壤、光照、水分的需求。随后,孩子们亲手种植大蒜、花生、绿豆等植物,像呵护宝贝般悉心照料,为植物换水、盖湿巾,密切关注着植物的细微变化。他们的笔记本变成了“诊疗记录册”,每一笔记录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好奇。这堂课不仅传授了植物知识,更让孩子们在照料植物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责任”的含义,学会尊重与呵护每一个生命。
目前,为期两周的实践活动即将结束,但青青实践团成员的热情丝毫未减。他们表示,将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实践活动中,让禹城的晚风传递知识生长的力量,让这些有温度的特色课,成为当地教育中愈发鲜活的印记。
青青实践服务团
2025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