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思想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4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淮畔星火,淮水丹心”暑期“三下乡”红色文化宣传团队,奔赴蚌埠市烈士陵园与历史陈列馆,开展以“探寻红色脉络,践行青春使命”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回溯历史、感悟精神、勇担责任。
陵园悼英魂,誓言昭初心
七月的蚌埠,暑气蒸腾,却无法阻挡团队成员奔赴红色圣地的热忱。踏入蚌埠市烈士陵园,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率先映入眼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庄重而肃穆,无声诉说着对英烈的崇高敬意。
团队成员们自发整齐列队于纪念碑前,虽着装各异,却都怀揣着同样的崇敬与肃穆。随着主持人一声“默哀”,全体成员低头肃立,陵园内顿时陷入寂静,唯有微风轻拂树叶的沙沙声。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哀思在每个人心中蔓延——他们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致敬他们用生命铸就的不朽功勋。默哀毕,一位团队代表步伐坚定地走向入党誓词展板。面向鲜红的党旗,他右手握拳,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激昂的誓言响彻陵园,这不仅是个人对党的忠诚承诺,更是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的决心彰显,让红色信仰在青春的血脉中深深扎根。
陈列馆溯历史,感悟励担当
从烈士陵园出发,团队一行来到蚌埠市历史陈列馆。踏入馆内,丰富的史料、珍贵的文物、生动的场景复原,如同打开了一部厚重的历史典籍,将蚌埠地区的革命岁月缓缓铺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展区,成员们透过泛黄的照片、破旧的书信,了解到蚌埠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农运动、反抗压迫的英勇事迹。展板上,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故事,让大家深受触动。来到“抗日战争时期”板块,详实的史料重现了蚌埠儿女投身抗日救亡的烽火岁月——从自发组织抗日义勇队,到配合正规军开展游击战,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都凝聚着先辈们的热血与抗争。团队成员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并不时交流感悟。触摸着展柜里的旧物,仿佛能感受到先辈们坚定的信念与无畏的勇气,更深刻体会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交流促成长,传承启新程
参观结束后,团队在陈列馆会议室开展交流分享会。成员们踊跃发言,抒发内心的震撼与感悟。“通过这次参观,我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不易,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信仰,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用实际行动为国家贡献力量。”一位成员的发言,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团队指导老师也结合活动内容,鼓励大家将红色精神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红色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希望同学们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深入挖掘红色故事,讲好红色传承,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此外,团队还规划了后续行动:一方面,整理活动素材,制作红色文化宣传短视频、推文,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红色文化传播范围;另一方面,走进社区、学校,开展红色故事宣讲会,让更多人了解蚌埠的红色历史,激发社会大众的爱国热情。
此次“三下乡”红色实践活动,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更是一次青春使命的践行。团队成员在烈士陵园的哀思中筑牢信仰根基,在历史陈列馆的回溯中汲取奋进力量。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淮畔星火,淮水丹心”的团队精神,让红色传承“活”起来、“动”起来。未来,“淮畔星火,淮水丹心”团队将继续行走在红色传承的道路上,用青春笔触书写红色故事,以实际行动传递红色能量,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为乡村红色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红色传承新篇章,让红色基因在接续奋斗中永续传承、绽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