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探源雁城文脉,筑牢文化自信——衡阳市博物馆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5-09-03 关注: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阳涵

2023年暑假,我有幸在衡阳市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实践锻炼中提升了综合素质,坚定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一、实践准备:满怀期待,精心筹备 在实践开始前,我主动学习衡阳地方历史知识,查阅了《衡阳市志》《雁城文史》等资料,初步了解了从石鼓书院到王船山,从古代青铜器到近代革命文物的衡阳文化脉络。同时,我认真研究了博物馆工作的基本规范,为实践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实践过程:多维锻炼,深入体验 我的实践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参与观众服务工作。在咨询台担任引导员,每天接待数百名观众,为他们提供参观指引、寄存服务等。我特别注意观察不同观众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耐心细致的讲解,为青少年设计有趣的互动问答,为外地游客推荐衡阳特色文化景点。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人群有效沟通。

第二,协助社教活动开展。正值暑假,博物馆举办了"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我负责协助专业老师进行课程组织,指导小朋友们练习讲解技巧。看到孩子们从怯场到自信满满地讲述文物故事,我深深感受到文化传承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第三,参与文物数字化工作。在保管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文物摄影、信息录入等基础工作。虽然只是简单的辅助性工作,但当我亲手将一件战国青铜剑的信息准确录入数据库时,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工匠对话,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三、实践收获:知行合一,全面提升 这次实践让我获益匪浅。首先是对衡阳历史文化的深度认知。通过接触实物资料,我了解到衡阳不仅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更是古代南中国青铜文明的中心之一。那些曾经在书本上看到的文字,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实物,让历史文化变得生动立体。

其次是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在与人沟通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在处理突发情况时学会了冷静应对,在团队协作中理解了责任担当。特别是在组织社教活动时,需要统筹协调多方资源,这让我的组织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

最重要的是文化自信的牢固树立。当我看到外地游客对我们本地文化赞不绝口,当海外侨胞在参观时热泪盈眶,我深深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这种源自血脉深处的文化认同,是任何书本教育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收获。

四、实践感悟:传承文脉,青年有责 在实践中,我注意到几个值得思考的现象:青少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需要创新方式来激发;数字化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大空间;博物馆与学校的联动机制可以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文化传承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不仅要自己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更要通过创新方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比如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文物故事,开发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走进日常生活,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古老故事。

这段实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博物馆不仅是保存历史的宝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先人的智慧,每一次讲解都是文化的传递,每一次参观都是文明的对话。我们要做好这座桥梁的守护者,让中华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

回首三周实践,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使命感。我将带着这份收获,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做中华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创新者,为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