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筑新章——河南工业大学“工筑恩施,同心筑梦”实践团解码恩施土家建筑密码
——河南工业大学“工筑恩施,同心筑梦中华文脉传承团”赴恩施土司城开展社会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指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落实“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工程”,引导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
2025年7月3日,河南工业大学“工筑恩施,同心圆梦 中华文脉传承团”赴湖北省恩施土司城,开展以“古建保护、非遗挖掘、数字赋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由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的15名学生组成,力求结合学科优势,聚焦土家族传统建筑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图1 恩施土司城建筑俯瞰图
古建探秘:智能测绘解码土家建筑智慧恩施土司城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土司文化遗址之一,其独特的吊脚楼群、榫卯结构、石刻雕花凝聚了土家族千年的建筑智慧。作为智能建造专业学生,团队队长仝苏宇带领成员运用专业相机拍摄实景照片、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对土司城门楼、风雨桥、廪君殿等核心建筑进行数字化测绘与建模。“通过BIM技术还原古建细节,我们不仅能分析其抗震、排水等科学原理,还能为修复保护提供精准数据支撑。”队长仝苏宇介绍道。团队成员还采访景区游客,探寻土司城对于当代青壮年的实际教育意义,助力古建技艺“活态传承”。

图2 团队成员研究土家吊脚楼的建筑局部图
非遗寻踪:青年视角激活文化记忆在恩施市文旅局支持下,团队深入土司城建筑集群及周边村落,收集土家族传统民俗的故事、西兰卡普织锦等非遗素材。通过访谈非遗传承人、拍摄纪录片,团队在抖音,哔哩哔哩,今日头条等多个平台进行纪录片的投递。在探寻走访的过程中,土家文化的魅力让团队成员都为之动容,让我们感受到非遗背后的情感厚度,”队员阎子甲感慨道。团队已联系郑州中原区学校开设“非遗小课堂”,将民歌改编为青春版合唱,并吊脚楼模型拼接体验课,邀请广大中小学生参与。

图3 土家族摆手舞石刻
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破圈”传播如何让古老文化“潮”起来?团队发挥自媒体运营优势,制作“云游土司城”VR漫游视频、土家建筑3D拆解动画,在“工筑恩施 同心圆梦” 团队抖音账号同步更新;团队还在土司城参与并学习调研情景剧《土司城的回声》,通过青年视角讲述土司制度变迁与中华民族团结故事,团队成员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探索‘两个结合’,青年学子既要深耕专业,更要肩负文化使命。”

图4 团队成员在恩施土司城前摄影留念
青春传承中华文脉,智能建造赋能土家文化 从智能测绘到非遗活化,从数字建模到文艺创作,河南工业大学“工筑恩施 同心筑梦 中华文脉传承团”以专业为笔、以情怀为墨,在恩施的楼阁庭院间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文化担当。正如土司城风雨桥上斑驳而坚韧的雕花,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正由一代代青年接力传承、创新绽放。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群新时代土建青年正以匠心守护文脉,以创新激活传统,在楼阁庭院的测绘与营建间,书写着文化自信的青春答卷,让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响中璀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