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山海情:
山东大学“助力黔行”团队赴赫章县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部署,响应2025年"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助力黔行"志愿服务团队,在贵州省赫章县开展"星光课堂"系列科普活动。活动通过"党建+科普"模式,将高校科技资源引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当地儿童播撒科学种子。
7月26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王超群教授带着"特殊教具"走进赫章一中,为同学们带来机器人自主导航课程。当机械狗在讲台上完成避障、转弯等动作时,台下响起阵阵惊叹。王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机械狗能自己’认路’,靠的是传感器和导航算法,就像装了’智慧的眼睛’和’会思考的大脑’。"他结合学院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农业巡检到家庭服务,用贴近生活的案例让抽象技术变得触手可及。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机械狗能爬山吗?”"能帮我们背书包吗?"王教授耐心解答并鼓励大家:"你们的想象力就是未来科技的种子。"课程结束后,同学们轮流操控机械狗,高一学生李同学兴奋地说:“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今天亲手操作,感觉科技离我们这么近!”
图片一
此前,7月9日至24日,"助力黔行"志愿服务队已在金银山街道和汉阳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针对200余名困难家庭儿童开展“奇妙的自动化”“认识电路”等科普课程以及"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在“认识电路”课堂上,孩子们亲手连接导线、安装电池,直观地理解了电流的通路原理;而“两弹一星”课程中,志愿者们将邓稼先等先辈事迹改编成趣味舞台剧,组织小朋友制作道具并共同表演。志愿者告诉孩子们:“这些科学家不仅是书本上的名字,更是活生生的榜样,是民族记忆的璀璨星辰。”在核能原理知识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趣味实验展示科技魅力。孩子们用气球包裹小珠子模拟核能反应,亲手操作感受科学奥秘,并结合实例讲解核废水危害,提高孩子们环保意识。
图片二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多个党支部强强联合,形成"专业教师+学生党员+校友资源"协同模式。物流与机器人党支部作为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核心建设力量,与"助力黔行"团队深化合作,在赫章县建立"到乡村去,回学校来"的实践教育双向促进机制,将乡村振兴主战场作为党支部服务育人大课堂。
图片三
赫章一中校长提出:"山区孩子接触前沿科技机会不多,这样的课程像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书记吴晓晴表示,将持续推进"星光课堂"系列活动,通过捐赠科普器材、组织线上答疑等方式,让科技支教种子在赫章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培育数字化人才,实现科技资源下沉与党建育人双向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