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安徽理工大学三下乡:探抗大印记,传爱国精神

发布时间:2025-08-14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在抗战胜利 80 周年这一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奋进力量的特殊年份,为深入传承红色基因、重温历久弥新的爱国主义精神,7月16日下午,安徽理工大学“延魂永炙,红炬长明” 红脉传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 “抗大”)旧址,开展沉浸式参观学习活动。作为暑期三下乡实践的重要一站,团员们在战火淬炼的历史现场回溯抗大师生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的奋斗历程,在与 80 年前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隔空对话中,深刻感悟抗大精神的时代内涵,从革命先辈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持续传承、熠熠生辉。 群雕映初心,烽火忆峥嵘 —— 抗大纪念馆里的历史回响 7月15日16时,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之心踏入抗大纪念馆。刚进门,一座震撼人心的群雕便映入眼帘,抗大师生们或专注研讨、或神情坚毅,“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与“抗大”旗帜相互映衬,背景中的宝塔山,更是瞬间将大家拉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浓厚的历史氛围扑面而来。

  图为抗大纪念馆入口雕塑 摄:张顺

  题词照前路,史迹见丹心 —— 陈列展区中的抗大精神密码

  进入陈列展区,毛泽东同志为抗大的题词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尤为醒目。这不仅是抗大办学的灵魂指引,更承载着革命先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重温这些话语,更添对先辈们爱国奉献、浴血奋战的敬意。透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斑驳的文物史料,成员们了解到,抗大自1936年创办起,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克服师资匮乏、物资短缺等重重困难,为抗战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军政骨干。从简陋的窑洞课堂到残酷的战场前线,抗大师生以笔为戎、以学报国,把知识转化为抗击侵略者的强大力量,用青春热血诠释对国家的忠诚、对民族解放事业的担当,生动展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图为毛主席为抗大的题词 摄:邱浚航

  将帅风采映初心,苦乐岁月铸精神 —— 烽火中的爱国担当

  在将帅墙前,实践团成员们久久驻足。彭德怀、刘伯承等将帅的照片整齐排列,他们有的曾在抗大传道授业,把实战经验倾囊相授;有的从抗大走出,带着革命真理奔赴疆场。讲解员讲述着抗大学员在“白天生产、晚上学习”的艰苦条件下,坚持钻研军事理论、开展模拟作战训练的故事,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以苦为乐”的精神品质,也更深刻理解到抗战胜利背后,无数人付出的巨大牺牲与不懈努力,这是爱国主义精神在烽火岁月里的生动实践。

  图为实践团成员瞻仰将帅墙 摄:邱浚航

  遗物诉忠魂,赤心照千秋 —— 烽火中铸就的和平启示 “英勇牺牲”主题展区内,泛黄的书信、陈旧的遗物,无声诉说着抗大学员为革命事业壮烈捐躯的英勇事迹。“为了民族解放,他们舍生忘死,这份对国家的赤诚热爱和坚定信仰,太让人震撼了!” 实践团成员感慨道。一幅描绘抗大开学典礼的油画,将时光拉回到往昔:简陋场地中,师生们目光坚定,聆听抗日救亡号召,那炽热的爱国情怀穿越历史,感染着现场每一个人,也让大家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更清晰认识到如今和平的来之不易,坚定了传承爱国精神、守护和平的决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烈士书信 摄: 邱浚航

  研学悟精神,笃行向未来 —— 青春奋斗里的报国誓言 参观过程中,成员们交流不断。抗大师生在战火中坚守办学、为抗战育才,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着大家在专业学习中攻克难题,将来用所学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抗大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大家明白红色基因传承的意义,要把爱国精神融入青春奋斗,以实际行动践行报国之志。 17时许,参观结束,实践团成员在抗大纪念馆前庄严伫立。此次抗大之行,是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节点,让大家触摸历史、感悟初心。安徽理工大学“延魂永炙,红炬长明”实践团将以此次参观为契机,把抗大所承载的爱国主义精神带回校园、融入实践,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青年奋斗中持续涌动,用青春力量续写爱国篇章,让抗大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在传承中熠熠生辉,照亮新时代的逐梦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青春动能。(通讯员:王锦泉 李垣希)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