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4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化对革命历史的认知,深刻感悟延安精神在抗战烽火淬炼下的时代内涵,2025年7月15日,团队开展实践活动,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在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馆内的历史文物与场景再现,更承载着非凡意义,引领我们追溯革命足迹,探寻抗战时期先辈们英勇无畏的身影,为传承红色基因积累宝贵的实践感悟。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纪念馆外合影留念 摄:邱浚航
传承红色基因:延安革命纪念馆实践学习活动启程
7月15日上午9时,团队抵达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延安时期的艰苦岁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缺衣少食的条件下开展大生产运动,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打破封锁;枣园的灯光下,毛泽东同志写下《实践论》《矛盾论》等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队员们驻足凝视,在“抗大旧址”复原场景前,深切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的力量。聆听现场讲解,感悟精神内核。
图为毛主席著作墙上展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摄:邱浚航
从史料解读到青年共鸣:研究员阐释中解码延安精神与时代传承
在“延安精神”专题展区,泛黄的文献与珍贵的影像资料环布四周,纪念馆研究员指着一组“大生产运动时军民共耕”的照片,结合南泥湾开垦、张思德烧炭等史实,为队员们系统解读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延安精神从不是抽象的口号,“其核心始终是为人民服务——大生产运动解群众温饱,整风运动正干部作风,归根结底都是要让革命队伍扎根人民、服务人民。”这番话引发队员热烈共鸣,随后队员们围绕“新时代青年如何让延安精神落地生根”展开热议,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愈发炽烈。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交流讨论 摄:邱浚航
从实物印记到精神共鸣:平凡物件中触摸革命信仰的温度
展区通过泛黄的家书、磨旧的农具等实物,勾勒出普通战士的赤子情怀,也映照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那封浸透泪痕的家书中,藏着与家人诀别的决绝;那把豁口的锄头,木柄上的汗渍未干,既耕耘过田间的希望,也扛起过保家卫国的担当。这些物品没有耀眼光环,却在质朴中传递着战士们的忠诚、坚韧与家国担当,让观者在触摸间读懂:正是无数平凡生命的炽热坚守,才熔铸出“伟大”二字的千钧重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展柜 摄:邱浚航
延安精神放光芒,红色基因代代传。革命星火照亮征程,凝聚奋进力量。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让延安精神焕发时代活力,实现从历史记忆到实践指南的跨越。新时代下,团队将继续以延安精神为指引,推动红色教育融入青年成长,让革命薪火持续照亮理想坚定、担当实干、服务人民的青春之路。(通讯员:陈靖怡 李垣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