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大通万人坑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掠夺中国煤炭资源、残害矿工的重要罪证。据史料记载,1938 年至 1945 年间,数以万计的矿工在非人待遇下丧生,遗骸被集中掩埋形成 “万人坑”。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承载着铭记历史、警示后人的重要使命。

8月1日上午 9 时,淮北师范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抵达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开始参观。从 “苦难岁月” 展区的矿工工牌、破旧矿灯,到 “血腥统治” 展区的刑具、劳动契约原件,再到万人坑遗址的骸骨陈列,实物与文字史料相互印证,清晰还原了当年矿工被强制劳动、遭受虐待的悲惨境遇。团队成员在 “抗争精神” 展区前久久驻足,认真聆听矿工们自发组织的反抗斗争故事,不时就历史细节与讲解员交流。
“看到那些标注着年龄和死因的骸骨,我真切感受到了侵略者的残暴。” 团队成员李同学红着眼眶说,“这些矿工用生命和抗争告诉我们,民族尊严不容践踏。” 纪念馆讲解员表示:“实地参观比书本教育更有冲击力,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份震撼转化为奋进的动力。” 纪念馆馆长对团队的参观活动予以肯定:“青年一代主动了解历史、传承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此次参观活动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历史的沉重,深化了对 “落后就要挨打” 的认知,进一步坚定了爱国报国的信念。
历史的伤痕虽已结痂,但痛楚的记忆不容磨灭。淮师学子通过此次参观,深刻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与责任的重量。在此呼吁每一位青年:铭记万人坑中的苦难与抗争,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以史为鉴、奋勇前行,让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