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两周书香伴童行:泰州学院学子的“红心”实践课

发布时间:2025-08-14 关注:

来源:王梓羽

       7月15日至3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磨”实践队在滁州图书馆开展实践活动。期间,队员们通过整理教具、维持课堂秩序、提供个性化辅导,还深度参与围棋、手工等活动,既为少儿课程提供了有效支持,也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责任感、沟通能力与创造力,同时收获了孩子们真挚的情感反馈和认可。

整备助学,维序导学
       每日上午9时,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磨”实践队成员准时现身滁州图书馆少儿阅览区。首要之务是精心整备教学资源:散落的手工材料如彩笔、剪刀、胶水,以及各类绘本,经成员细致分拣与归位,为午后阅读课及手工活动的流畅开展奠定基础。  
       课堂中,成员们肩负维序与个性化助学之责。拼音阅读课上,当主讲教师授课时,实践队员敏锐捕捉注意力游离的小读者,以轻声提醒或趣味贴纸引导其回归课堂;面对识字困难的孩子,他们蹲身其侧,逐字领读,直至孩子能独立拼读出简单句子,耐心与技巧并重。

图为志愿者在认真工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雨凡供图

弈趣启智,塑形共情
       周三下午的“围棋启蒙小课堂”是实践队深度参与的核心项目。首课聚焦规则筑基,主讲老师解析落子、提子要领后,实践队员即带领孩子们在小棋盘上辨识“虎口”与“禁入点”。面对一位习惯性撒落棋子的小女孩,队员创新引导方式,约定“正确落子一枚即获一颗星星”,巧妙助其在规则框架内体味博弈之乐。  
       二次活动融合粘土创作,主题定为“我眼中的夏天”。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协力塑造冰淇淋、艳阳、小风扇等夏日符号。活动中,一位内向女孩反复尝试捏制圆形未果。队员见状,轻柔握住她的小手协同塑形。一块虽不完美却初具神韵的“西瓜”逐渐诞生于掌心。此刻,女孩眼中光芒闪烁,创造的纯粹喜悦无声流淌。
格物育心,知行明理
       “红心研磨”团队的日常绝非简单劳力输出。在依类分区整理教具图书时,从清点核对到精准归位,每一处细节的打磨都在无声强化成员的责任自觉,使其具象体悟到条理对事务推进的基石作用。  
         面对年龄各异、理解力参差的小读者,如何用童言传递知识、如何借有效互动洞察需求、如何依个性特质调适引导策略——这些现实挑战成为锤炼成员沟通力与应变力的绝佳熔炉。  
         当与孩子们共塑手工世界,目睹其无拘想象化为掌中作品时,实践队员深感触动:此般纯粹的创造场域,宛如重新连通了成年人理性生活中渐趋枯竭的想象泉眼,令其对童真本心与创造伟力有了切肤的再认识。

图为小朋友认真听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雨凡供图

稚手传情,问语证心
       实践尾声,温情一幕烙印成员心底:多位小读者将亲手捏制的粘土作品塞入实践队员手中。那位曾被协助完成“西瓜”的女孩,依偎队员身旁细声探问:“姐姐,下次还能一起做手工吗?”童真的馈赠与期盼,成为对实践队倾情奉献最澄澈的礼赞。

结语
       为期两周的滁州图书馆实践,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磨”实践队成员镌刻下珍贵的基层服务印记。他们躬身公共文化服务前沿,在图书整序、课堂维安、课业辅导、活动协作的涓滴实践中,深切体味到奉献他人所必需的匠心、恒心与赤子之心。队员们坦言,此行使志愿服务精神从抽象理念化为具身认知——它凝结于每一件工具的妥帖归置、每一道难题的循循善诱、每一次俯身的专注倾听之中。正是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微小刻度上,实践者以诚挚守护童真成长,以行动传递文明温度,于无声处绽放出青春最美的志愿光华。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