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多彩向阳服务队:探访汉剧艺术,对话长江非遗

发布时间:2025-08-11 关注:

来源: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多彩向阳服务队

(通讯员胡牵袁梓松)为了解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脉络与时代价值,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近日,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多彩向阳服务队前往汉剧博物馆开展“汉剧古韵,薪火传承”主题观展学习与专题调研活动。
  科技赋能,展现汉剧独特魅力。
  在汉剧博物馆,展馆工作人员结合详实的史料文献与实物展品,向成员系统介绍了汉剧的起源脉络、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汉剧在长江流域戏曲文化版图中的重要地位和艺术价值。科技展厅内,团队成员通过VR交互设备与全息投影技术,沉浸式体验汉剧经典剧目的舞台、身段与唱腔,感受了传统戏曲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全新艺术魅力。他们表示,此次历史文化与未来科技相互交融的亲身体验,让汉剧文化更加立体,加深了对其艺术形态与文化内涵的理解。
  
  团队成员体验VR设备。郑子悦供图
  戏曲神韵,明晰传承深层意蕴。
  在表演厅,团队成员共同观看《回首共叙诗中月》的汉剧表演。演员们以精湛的唱腔、灵活的身段与传神的演绎,以杜甫与杨氏的夫妻情与大背景下的家国情怀为主题,将汉剧特有的艺术韵味与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诠释了剧目中蕴含的历史故事与人文精神。成员们经思索体悟,深刻领悟到,汉剧并非文献中的抽象符号,演员的舞台呈现让古老故事与当下产生精神共鸣,既承载着民族审美基因,又传递跨越时代的人文价值,深化了对汉剧活态传承价值的认知。
  汉剧新章,携手共拓传承新程。
  表演结束后,团队成员与主演围绕汉剧活态传承与青年传播展开深度访谈。双方先是聚焦汉剧当下的传统剧目留存情况、技艺传承脉络及受众群体构成等实际状况,剖析其在当代社会语境中面临的机遇与困境以呈现传承现状的全貌,深入探讨在坚守艺术本体特质的前提下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在内容表达与形式呈现上实现突破以及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时遇到的难点,直面创新过程中的种种挑战,而后结合实践经验就人才培养机制、传播渠道拓展、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路径等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思考,形成富有价值的观点建议。
  
  团队成员访谈主演人员。郑子悦供图
  倾听心声,探寻汉艺传播密码。
  为了解汉剧在大众中的认知、接受度及传播效果,团队对现场观众与剧场周边路人开展即时访谈与问卷调查。表演结束后,成员穿梭席间递问卷、讲目的,观众热情配合。老戏迷感慨汉剧地位不变,欣慰年轻人助力传承;年轻观众称首次观看就被精彩表演吸引,希望汉剧融合现代元素。强调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需着力激发青年群体对这一传统艺术的认同感与参与热情,为汉剧的持续传承注入新活力,整场访谈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为推动汉剧的活态传承与青年传播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思路与启示。
  
  观影结束后现场路人采访。郑子悦供图
  在此次探访调查中,团队成员实地走访汉剧团体、与传承人交流、查阅资料,全面梳理汉剧发展历程与现状。他们发现,汉剧虽曾辉煌,但当下因文化娱乐多元化,面临观众老龄化、演出市场萎缩、传承人才短缺等挑战。不过,汉剧也有独特魅力与活化潜力,如借现代科技和新媒体推广可吸引年轻观众,融入文创设计能拓宽传播渠道。团队成员认为,新时代青年在汉剧传承中责任重大。青年思维活跃,能为传承注入新动力,应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组织文化活动等提高社会对汉剧等非遗的关注度;还可利用专业知识,用数字技术保护传承、创作时代特色作品,调动社会对汉剧乃至更多非遗项目的关注,共同为守护文化根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团队合影留念。郑子悦供图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