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曲园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探寻日照非遗,触摸山海之间的文化根脉

发布时间:2025-08-08 关注: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曲园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探寻日照非遗,触摸山海之间的文化根脉
  在山东半岛东南端,黄海之滨的日照,海浪与礁石的千年对话不仅塑造了这座城市的地理肌理,更孕育出独具地域特质的文化基因。作为东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日照的非遗传承如同深埋于山海之间的活态化石,既镌刻着先民与自然共生的智慧,也承载着齐鲁文化在海滨地域的独特演绎。从渔民号子的粗犷雄浑到黑陶技艺的精雕细琢,从传统戏曲的婉转唱腔到民俗仪式的庄重传承,这些散落于市井乡野的非遗项目,如同一条条隐秘的文化脉络,串联起日照从远古到当下的文明记忆,成为解读这座城市精神密码的重要钥匙。为了弘扬非遗文化,传播非遗精神,7月3日至4日,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实践队一行14人,奔赴日照市博物馆、文化馆、东夷小镇、王家皂旅游小镇等地,开展非遗实践调查,探寻文化根脉。
  市博物馆:历史的印记,传承的根基
  七月三日上午九点十分,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队抵达日照市博物馆。在讲解员一路声情并茂讲解下,日照厚重的历史扑面而来,从原始时代到新中国成立,从陶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更替,从盐业的发展兴起再到沉寂,这些文物承载的历史铺陈开来。在这漫长的历史文脉中,探寻着非遗传承的最初面貌。十点后,队员分为各小组,各自行动寻找目标,进行实践调查。部分队员选择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挖掘鲜为人知的非遗故事与非遗技艺;另一部分则选择与游客贴近,以大众的视角感受非遗传承的直观感受,邀请他们填写问卷,以便后续调研调整方向,打下坚定数据基础。
  市文化馆:文脉的传承
  七月三号下午两点半,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队转战日照市文化馆(市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文化馆讲解员将近一个小时的讲解下,日照市非遗项目的传承情况在队员面前缓缓展开,从非遗传承情况到非遗作品产出情况,队员们了然于胸。讲解完成后,有队长带头向讲解员发起访谈,其余队员则向游客进行调查,邀请他们填写问卷,倾听民众对于非遗的感受,全方位了解非遗处境,让调研更加真实。
  东夷小镇:感受工坊非遗
  七月三号晚上七点,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队抵达日照东夷小镇,小镇作为非遗文化展示窗口,汇聚多项地方非遗项目。其中,日照黑陶制作技艺尤为突出,匠人现场演示拉坯、雕刻等工序,展现“薄如纸、亮如漆”的工艺特色。此外,渔民号子、吕剧等非遗表演常态化开展,游客可参与体验。小镇通过非遗工坊、展览区等载体,将传统技艺与旅游融合。但部分项目存在展示形式单一问题,建议增加互动体验环节,增强非遗活态传承活力,助力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双赢。队员随后逐份发放调查问卷,从市井烟火中感受非遗传承。
  日照海滨森林公园:游客视角下的非遗
  七月四号下午四点四十分,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队抵达日照海滨森林公园,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内非遗资源呈现“海洋文化为核、民俗传承为脉”的特征。实地探查发现,现存非遗项目主要集中于传统技艺与民俗活动两类。传统技艺类以渔民号子、贝雕工艺为代表。民俗活动类以“祭海节”为典型,现代展演性质增强,传统祭祀仪轨简化,原生文化内涵渐弱。这里游客众多,年轻人较多,其次则是中老年群体,幼儿较少。非遗探查队队员迅速融入这热闹的场景,向游客发放问卷,收集信息,积累非遗反馈。
  王家皂旅游小镇:完善非遗探查
  七月四号晚上六点三十分,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实践队转场至王家皂旅游小镇,队员们抓住晚市高峰,针对游客迅速发放调查问卷,补充非遗调查多元数据。每一份问卷的填写,都是对非遗探查实践的补充与完善,不断地添砖加瓦,让这次的非遗探查更加完整。
  两日的时间内,队员们辗转于博物馆、文化馆、各种景区、各种工坊,用实践来丈量非遗的传承之路,用访谈和调查来弄清非遗处境。在这些路程中,队员们看到了部分非遗的辉煌与落幕,看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等等。未来,非遗探查队将持续输出数据与观点,助力非遗传承。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