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拾光聚力映初心 青春志愿暖社区——机械工程学院实践团队深耕社区服务一线

发布时间:2025-08-07 关注: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拾光者”实践团队

  
  七月的清晨总带着点慵懒的热。天刚亮透,蝉鸣就支支吾吾地爬上来,像被晒化的糖丝。露水还挂在月季花瓣上,被第一缕阳光照得透亮,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楼下的早点摊支起了蓝布棚,油条的香气混着豆浆的热气漫过来,给这燥热的天添了点实在的暖。7月15日,马鞍山市花山区沙塘路街道上机械工程学院“拾光者”实践团队的20余名青年学子,带着扫帚、夹子、水桶,一场为社区环境“焕新”的志愿行动,就此展开。
  团队迅速按照街道指引划分区域,有条不紊地投入清扫。主干道上,堆积的梧桐叶被大扫帚推成整齐的堆垛,嵌在路面的烟蒂、纸屑经夹子细致剥离,青灰色的路面逐渐显露出干净底色;背街小巷中,砖石缝隙里的塑料碎片被指尖一一抠出,墙根疯长的杂草连根系拔起,露出整洁的墙基;社区公告栏的玻璃蒙尘被清水拭去,公益广告的色彩重新鲜亮,锈蚀的栏杆在抹布反复打磨下透出金属光泽。工具碰撞的脆响与扫帚摩擦地面的沙沙声,在晨雾中交织成独特的劳动韵律。

  攻坚卫生死角时,团队的协作力令人动容。一处居民楼后巷,废弃家具与霉变纸箱堆成近两米高的"小山",高温下的异味在狭窄空间里弥漫。队员们无需多言,自发形成高效流水线:有人托举柜体边缘,有人俯身抬升底座,其余人接力传递散落碎料。汗水顺着下颌线滴落,在地面洇出深色圆点,蓝色马甲后背的盐渍随动作层层叠加。近一小时合力清运后,闭塞的巷弄豁然开朗,露出的水泥地面甚至能映照出天空流云。

  三小时持续作业里,没人因汗流浃背停歇,没人因杂物污秽退缩,甚至没人刻意擦拭脸上的灰尘。当最后一袋垃圾投放到指定点位,众人回望整洁的街道,手掌磨出的红痕、胳膊沾着的泥点,都成了最鲜活的勋章。
  据统计,此次行动累计清扫街道2公里,清理卫生死角10余处,搬运废弃杂物15车,擦拭公共设施30余处。沙塘路街道负责人实地查看后连连称赞:"没想到青年学子能吃下这份苦,没想到清理能如此细致彻底,更没想到年轻人的行动力这样强劲。"
  日头渐高时,团队列队离开社区,居民们的笑脸与挥手致意成为生动注脚。这群"拾光者"不仅拾净了社区角落,更拾起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初心——他们用沉默而坚定的实干证明,青春的力量从不在喧嚣口号里,而在俯身劳作的掌心,在汗滴入土的瞬间,在为社区添一抹亮色的担当里。
  此次实践是"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诠释。通过深入社区一线,青年学子在劳动中触摸社会肌理,在服务中深化责任认知。那些街角的卫生死角,是青年了解基层的窗口;那些沾满汗水的工具,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纽带。当"拾光者"的身影消失在街道尽头,留下的不仅是整洁环境,更是青年与社区共同成长的温暖印记。
  这样的青春实践,正成为学子成长的必修课。它让书本知识走出象牙塔,让年轻肩膀扛起社会责任,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一次次俯身清扫中沉淀为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沙塘路街道的清晨只是起点,未来,更多"拾光者"将带着这份实干与担当,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