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民族文化融合焕新 青年党员担当传承

时间:2025-08-02 21:38:06 关注:
为深入调研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7月13日至15日,长安大学“族韵共融·热贡新声”实践队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郭麻日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木雕匠心:藏汉文化交融的刻刀
7月13日,实践队首站探访省级非遗传承人多杰的木雕工作室。作为木雕大师桑杰的传人,多杰创新性地将藏族图腾与汉字“福”相融合。“每件作品都是民族团结的具象表达,”他轻抚着藏式祥云托举鎏金“福”字的《吉祥福运》系列作品介绍道。这些承载着文化交融理念的文创,已成为游客挚爱的民族艺术珍品。民俗霓裳:七彩花袖舞动团结乐章
在民俗服装体验馆,土族七彩花袖衫、藏族氆氇刺绣袍琳琅满目。队员亲身体验服饰穿戴,解读纹样密码。馆主透露,该馆年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六月会期间,各族游客换装共舞,这方寸之地成了促进交融的生动课堂。”古堡新声:青年党员的三重使命
当日下午,实践队专访古堡文化旅游协会负责人、青年党员乔丹。这位“共产党员户”以唐卡画师、乡村摄影师、文旅开拓者三重身份践行传承使命:运营“古堡新韵”公众号年推文百余篇,带动游客量增长40%;创新开发“唐卡体验游”,让古老技艺焕发时代生机。
“父亲常说,党员要成为团结的种子,”乔丹凝视工作室墙上的老照片说道。三十年前,其父用镜头记录古堡风貌;如今乔丹通过直播唐卡创作延续父辈精神。“搭建传统与时代的桥梁,是我们青年党员的责任!”古寺新访:宗教文化滋养和谐根基
14日清晨,队员们走进历史悠久的郭麻日寺。无人机航拍记录下寺庙的建筑之美,与僧人的深度交流更让队员们领悟到藏传佛教在当地促进民族和谐共生的独特价值。
村户恳谈:石榴籽情谊的温暖见证
深入古堡内外走访,村民的心声让民族团结可触可感。“无论哪个民族,我们就像一家人!”一位藏族老人紧握队员的手动情说道。这份质朴的情感,在户户相交、代代相守中淬炼成最坚固的团结纽带。党建领航: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实践队重点调研了村内“共产党员户”。党员和村干部详细介绍党支部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既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共融,更推动基础设施完善与经济发展,为村庄注入蓬勃生机。科技赋能:卫星图里的振兴蓝图
结合卫星地图,队员们对村庄规划展开专业分析。尽管民族团结成果丰硕,大家仍精准识别出部分基础设施待提升的空间,为未来发展提供数据支撑。青年担当:从热土中汲取前行力量
15日,实践队在完成全部调研任务后进入休整与初步总结阶段。连日走访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木雕刀尖上的文化创新、七彩服饰中的交融密码,以及如乔丹这般扎根乡土的青年党员,正以赤子之心搭建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这些鲜活实践,为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路径提供了深刻启示。
作者:马婷 来源:长安大学“族韵共融·热贡新声”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