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安徽博物院:在时光长廊里对话皖韵千年

时间:2025-08-01 20:46:38 关注:

       为了直观的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2025年7月25日,淮北师范大学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志愿者积极响应学院“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红迹铸新篇”的号召,前往安徽省博物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学习与实践活动。
  安徽博物院老馆坐落在合肥市庐阳区,采用了仿苏式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而新馆则矗立在合肥政务区怀宁路与天鹅湖路的交汇处。其设计秉承“四水归堂”理念,灰白的墙体似铺展的宣纸,飞檐斗拱体现了徽派建筑的典雅。伴随着炎炎夏日的脚步,馆内却是一片清凉。走进这座知识的殿堂,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志愿者跟随讲解员的步伐,逐一探访了博物馆的各个展厅。
  在“安徽文明史陈列”展厅,新石器陶器展现远古生活。双墩文化陶塑人面像尤为动人——这件七千年前的遗珍,嘴角微扬,传递着先民对生命的朴素热爱。志愿者纷纷表示,历史课本上的内容在这里仿佛“活”了起来,让他们更加具体生动地感受到了原始人生活的场景。移步商周,精美的青铜器和古朴的乐器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而那件被称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铸客大鼎,更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其气势恢弘、设计完美,让人不禁为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图为镇馆之宝——铸客大鼎
  跟随着路标的指引志愿者到达“文房珍宝”展区,见识了宣纸的如雪柔韧,徽墨的漆亮流润。砚池设计精妙,暗合文人清雅孤高的风骨。旁边讲解员说道:“此砚磨墨,字迹可千年不褪”,听到这志愿者不禁对古人的匠心与坚守肃然起敬。
  值得一提的是“互动触摸屏”展区,这个展区以“古代科技之光”为主题,展示了中国古代在农业、医学、天文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随后志愿者扫描铸客大鼎二维码,铸造动画便跃然屏上:烈焰熊熊,工匠协作浇铸的场景历历在目。不仅如此,志愿者还能在虚拟环境中亲手操作这些古代工具,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沉浸其中,文物挣脱展柜桎梏,与参观者心灵共振。
  图为古代科技之光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志愿者来到“安徽革命史”展区,展区的典藏沉静讲述红色征程。一件破旧军装、一封泛黄家书,无声诉说着1947年皖西根据地的故事。照片中,战士们粗布蔽体,目光却如炬火。讲解员说道:“战士们虽处困厄,心中信念不灭——为民族解放而战。”此情此景,令志愿者对每一件遗物都肃然起敬——它们是历史的证言,更是信仰铸就的精神丰碑。
  图为志愿者参观安徽革命史展区
  最后来到“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这个展览通过350余张照片、图表,300余件套文物展品,以及20余个艺术品创作、场景复原、多媒体视频等,生动再现了淠史杭灌区的建设历程。看着那些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的画面,志愿者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讲解员说,这个展览还荣获了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图为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
  此次“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红迹铸新篇”之行,是一场时空交织的文化盛宴。从史前陶器到革命文物,志愿者不仅触摸到安徽历史的脉搏,更深切体悟中华文化的深邃与包容。此行不仅让志愿者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更加坚定了他们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的决心和信心。他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图为馆内革命史展区结束语
作者:方文韬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