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握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沿脉搏,深入探究隧道工程智能建养技术的科研进展与应用实践,2025年7月26日,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纳固智韧”创新创业实践队成员马元博、梁静怡、王晓雅前往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土建与水利学院
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科研平台,与研究生学长深度交流,队员们近距离感受隧道工程领域的技术突破,体悟“隧道强国”建设背后的科技力量。
聚焦前沿,探访国家级创新高地
该实验室于2023年3月经科技部批准建设,由山东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中山大学共同组建,聚焦隧道工程领域的重大科学挑战与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以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为核心方向,助力于为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重大隧道工程的安全、高效、智能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实践队此次调研旨在直观了解隧道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技术创新,探寻科研与工程结合的实践路径。
沉浸体验,感知科技硬核力量
实践队在土建与水利学院研究生张恒、孙胤栋学长的带领下,重点参观了多项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与重点项目,队员们驻足于一系列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前,认真聆听学长们关于实验室如何运用创新技术手段支撑国家重大隧道工程建设的介绍。
通过近距离观察复杂的试验装置运行和详实的数据分析过程,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智能感知、数据分析与精准控制技术在保障工程本质安全、突破复杂施工难题、提升全周期运维效率方面所展现的“硬核”实力与巨大潜力。现场热烈的互动交流,也让队员们对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现场的实际应用场景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
对话未来,共绘智能建造蓝图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与张恒、孙胤栋学长围绕智能建造发展与科研创新展开专题访谈。谈及未来方向,学长们表示,智能建造将在设计环节依托AI实现方案自动优化,施工阶段通过自动化设备与智能调度保障高效安全,运维阶段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实现预测性维护。在科研建议方面,他们强调需聚焦AI算法的行业适应性改进、BIM与AI融合技术攻关及智能实验平台搭建,加速成果转化。
启迪青春,矢志科技报国理想
通过此次调研,队员们全面认识了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的前沿技术,深刻理解了“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深耕专业领域,关注技术创新与工程需求的结合,为推动我国从“隧道大国”迈向“隧道强国”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