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城北,一条依托地铁4号线兴起的大道夜市正悄然改变区域面貌。2025年7月25日,浙江工商大学“市集引擎·共富浙行”实践团探访该夜市,对话管理方杭州尚品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连忠及摊主代表,解码这条新兴“共富市集”的成长基因。
图1叶连忠先生和实践团成员的合照
选址荒地:以“未来感”布局共富起点 “选址时这里看似荒无人烟,周边几乎无商业配套。”叶连忠先生坦言,“很多人对此表示不理解。”负责团队曾考察滨湖公园、农贸市场周边等成熟区域,最终却锚定了这片“生地”。这其中的底气,源于对城市发展的前瞻判断:地铁4号线途经此处,平安桥站将成为换乘枢纽;再加上每天有数千辆电瓶车、自行车在此停放——这些都预示着未来稳定的客流量。而更深层动力在于政企协作的共富基因:夜市主动嵌入浙江省“百县千碗”共富项目,与政府刚完成的康桥景观大道改造工程联动,将一片沉寂之地转化为以共富为导向的活力枢纽。
图2叶连忠先生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
有序经营:柔性治理激活小微生态 “既要安全有序,又不能少了烟火气。”这是夜市管理的核心。叶连忠先生介绍,市集实行“定向招商+日常督导”模式,吸纳经验丰富的合作商户,提前明确规范,给予充分的指导。“我更侧重奖励,处罚是迫不得已,先劝导,无效才清退。”他强调商户对平台的珍视。摊主何女士肯定道:“夜市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打扫,摊位、水电都规划得很清楚。”这种“引导优于处罚”的柔性治理成效显著,90%的商户稳定经营,10%的自然轮换反而为生态注入了新活力。
图3叶连忠先生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

图4大道夜市摊主何女士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
人气密码:文化磁极延长“烟火”时长 为突破依赖周边基础客流的瓶颈,夜市着力打造强“文化磁极”。舞台表演、露天电影、儿童游乐场等精心设计的休闲空间,共同将顾客的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两小时。
“我们不止卖东西,更是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去处。”点明了夜市的核心价值。通过策划这些多元化的文化休闲活动,夜市构建了一条多元化的体验链,显著提升了整体的吸引力和顾客粘性。
“关键是人能留住!”餐饮摊主方先生直言,“高峰时段人留得久,收入比平时高出约三成。”文化休闲内容的注入,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了摊主们的经营效益。
图5大道夜市摊主方先生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
共富图景:小摊位的生计与城北的愿景 如今的大道夜市,是摊主生计的依托,也是居民的“夜间客厅”。摊主何女士从“试试看”到打算长期坚持:“市集开着就会做,只要不亏钱有点小利润就行。”方先生则视摊位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他们的故事,是市集“共富”内涵的微观写照。
从荒芜之地到承载生计与欢笑的共富枢纽,大道夜市以政企协作筑基、文化体验引流、柔性管理护航,书写着城北发展的烟火新篇。它生动诠释:共富之路,既需要顶层设计与前瞻布局,也离不开每一份扎根市井、坚韧生长的微小期盼。
探访大道夜市,实践团成员深受启发。这里不仅是烟火升腾的消费场所,更是一个生动的“共富实验室”。它让实践团成员看到:前瞻布局、柔性治理、文化赋能的有机结合,能将一片“生地”转化为承载民生期盼、激活区域发展的活力枢纽。小摊位连着大民生,大道夜市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城北区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其他地区探索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大道夜市将继续以文化为魂,以治理为基,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文案:市集引擎·共富浙行社会实践团队
摄影:市集引擎·共富浙行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