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山东大学春晖双栖星愿支教队队员何柳邑在支教课堂组织科学模型制作活动,通过简易全息投影装置、迷你太阳能卫星、日地月三球仪模型及简易明轮船等项目,引导孩子们在实践中接触科学原理,培养探索精神。
活动中,何柳邑依据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差异分配任务。低龄儿童参与简易全息投影装置制作,材料包括菱形透明塑料片与支架。她现场示范塑料片折叠角度与组装方法,指导孩子们精准操作。面对“会不会断掉”的疑问,她通过手把手引导,帮助孩子们掌握折叠技巧,培养细致操作的能力。

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参与难度更高的项目。在迷你太阳能卫星制作中,何柳邑讲解光电转换原理,指导孩子们用导线连接太阳能板与微型马达。孩子们专注操作,成功后展现出显著的成就感。当日地月三球仪模型制作小组讨论轨道大小时,她引导观察不同尺寸圆盘卡纸,演示公转、自转概念,帮助孩子们理解天体运行关系。简易明轮船制作中,她示范橡皮筋动力原理,指导固定船轴、缠绕橡皮筋,孩子们通过试验掌握基本机械原理。

此次活动以实践为载体,让孩子们在组装、调试中直观感受光学、能源、天体运动及机械原理。何柳邑表示,科学模型制作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在其心中播下科学探索的种子孩子的好奇心和动手探索欲望是宝贵的财富。科学世界没有唯一路径,正如孩子们的未来人生不应被单一模板框定。她希望今天孩子们亲手搭建的“科学小世界”,能在未来成为唤醒他们好奇与创造力的钥匙,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航行时,还记得童年触摸科学时那份纯粹的热忱与天马行空的想象。支教队通过此类活动,以趣味实践激发儿童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