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曲园学子三下乡:访山村党建一线,探基层服务初心

时间:2025-07-22 13:23:33 关注:
曲园学子三下乡:访山村党建一线,探基层服务初心
临沂7月15日电(通讯员王欣怡)党建工作是基层治理的核心纽带,是连接党和群众的重要桥梁。为深入了解乡村党建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探寻党员服务群众的实践路径,7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寻英故里·佑践红心实践队队员前往临沂市平邑县丰阳镇大峪沟村,与村里负责党建工作的村委会干部展开交流,围绕党建日常工作、党员风貌变化、服务群众成效及待改进方向等内容进行探访。
党建日常:扎根基层的责任担当
        在大峪沟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堆叠的学习资料上,负责党建工作的村委会干部正整理着近期的学习计划。作为村里党建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他的日常工作始终围绕着党的政策传达与党员教育展开。每天清晨,他会先梳理上级下发的文件精神,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确保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能精准传递到每一位党员心中。午后的时光常常用于组织党员学习,从政策解读到案例分析,从理论宣讲到实践探讨,每一次学习都力求让党员们学有所获。傍晚时分,他则会走村入户,将政策中的惠民举措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讲给村民听,让大家明白政策红利如何落地生根。“党建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会议室里,要走到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心里。”他指着墙上的党建工作流程图说,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每月的学习主题、走访计划和服务清单。这些看似繁琐的日常,正是基层党建工作落地见效的基础。实践队员在走访中看到,村委会的公告栏里整齐贴着党员学习签到表和近期为民办实事的进度表,每一项内容都清晰具体,记录着党建工作的点滴痕迹。

图为大峪沟村村委处便民服务中心。通讯员王欣怡供图
风貌之变:党员队伍的成长轨迹
        谈及近年来党员工作的变化,这位村委会干部的语气中带着欣慰。在他的记忆里,曾经部分党员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服务群众主动性不足的情况,而如今这样的现象已悄然改变。“以前组织学习,总有党员找借口缺席;现在到了学习日,大家都早早到场,还会主动带着问题来交流。”他回忆道,党员们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笔记本上的内容也从简单记录变成了带着思考的批注。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反映在日常言行中。实践队员在村里走访时发现,无论是村口的宣传栏前,还是田间的劳作间隙,总能看到党员们与村民交流的身影。他们不再是开会时才出现的“熟悉的陌生人”,而是主动融入群众生活的“贴心人”。有村民提到,现在遇到困难,不用特意去村委会反映,路过的党员看到了都会主动上前询问,这种“随处可见的关心”让大家心里暖暖的。这种精神面貌的转变,源于持续不断的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村里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让党员们在服务中增强责任感。“现在党员们碰面,聊的不再是家长里短,更多的是‘今天帮谁家解决了什么问题’‘下次学习要重点讨论哪个政策’。”他笑着说,党员队伍的精气神儿越来越足,成了村里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服务暖心:贴近群众的点滴实效
        党员风貌的改变,最终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中。在大峪沟村,党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建工作带来的变化。“以前群众办事,可能要跑好几趟;现在党员主动上门了解需求,很多事情在村里就能协调解决。”这位村委会干部举例说,村里的孤寡老人行动不便,党员们便轮流负责帮他们买药、买菜,定期陪他们去镇卫生院体检。遇到恶劣天气,党员们会第一时间排查村里的老旧房屋,帮助村民转移物资。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实践队员在走访中遇到一位老人,他提到去年冬天生病时,是党员们轮流来照顾,帮忙联系医生、购买药品,还时常来家里探望。“现在有困难找党员,心里踏实。”老人的话语朴实却真诚。这样的故事在村里还有很多,党员们用主动服务的态度缩短了与群众的距离,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田间地头落地开花。党员们还积极充当政策“翻译官”,把晦涩的文件条文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帮助村民理解医疗报销、养老保障等惠民政策。通过挨家挨户走访,他们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村委会,让村里的决策更贴合实际需求。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让党建工作真正成为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图为村委会干部正在接受采访。通讯员王欣怡供图
初心不改:持续改进的前进方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这位村委会干部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需改进的地方。“党员的服务带头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强,让更多党员成为群众看得见、信得过的榜样。”他坦言,目前村里党员的服务热情虽有提升,但在主动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他认为,部分党员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还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主动担当的意识;在服务内容上,多集中在日常帮扶,而在引导群众发展产业、改善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带头作用发挥不够。“党员不仅要做服务群众的‘勤务员’,更要做带领群众发展的‘领头雁’。”这是他对党员队伍建设的期许。针对这些问题,村里正计划开展党员技能培训,提升党员在农业技术、政策解读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建立党员服务积分制度,激励党员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党员分享经验,用身边榜样的力量激发更多党员的服务热情。“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他望着窗外村里的田野说,党建工作就像种庄稼,只有用心浇灌,才能收获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通过此次走访,实践队深切感受到基层党建工作在乡村的生动实践。从日常工作的扎实推进到党员风貌的积极转变,从服务群众的点滴行动到持续改进的坚定决心,大峪沟村的党建故事展现了基层党组织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的初心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党建工作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凝聚起党群同心的强大力量,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寻英故里 佑践红心实践队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寻英故里 佑践红心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