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以爱之名,为留守儿童种下红色与艺术的种子

时间:2025-07-15 16:55:22 关注:
2025年7月5日,在这个骄阳似火的盛夏,巢湖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满怀热忱地再次踏上意义非凡的三下乡之路。他们聚焦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致力于传承红色文化,传播艺术之美,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艺术启智,墨香绘就多彩童年】
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艺术底蕴与民族智慧。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汤媛媛精心筹备了国画美术课,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课堂上,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着汤老师的笔触,充满好奇与期待。汤老师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开始耐心示范,手把手纠正孩子们的动作,随后详细讲解用墨技巧,从浓墨重彩到淡墨轻岚,每一种变化都让孩子们惊叹不已。讲解国画技法时,汤老师巧妙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教授如何画荷花时,她以夏日池塘里荷花的不同形态为例——有的含苞待放,花瓣紧紧簇拥;有的尽情舒展,露出嫩黄的莲蓬;还有的微微低垂,仿佛在与水中倒影对话,让孩子们理解花瓣的层次感与线条的灵动变化;谈及国画意境,她引导孩子们想象自己身处山水之间,感受宁静与悠远。孩子们在汤老师的指导下,拿起画笔,在洁白的宣纸上小心翼翼地勾勒着,渐渐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有的孩子画出了鲜艳的花朵,有的勾勒出可爱的小动物,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这堂国画课,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开启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之旅。

图为巢湖学院志愿者教孩子画国画。全宇供图
【红色传承,故居之行点亮精神灯塔】
为了让孩子们汲取红色精神养分,厚植爱国情怀,志愿者们在午后带领孩子们走进了李克农故居。这座古朴的院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与伟大的革命精神,宛如一部生动鲜活的教科书,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过去、感悟先辈精神世界的大门。
在故居内,孩子们整齐地排着队,紧紧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讲解员生动地讲述着李克农将军的生平事迹,从他年少时毅然投身革命,到在隐蔽战线上为国家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震撼着他们的心灵。孩子们驻足在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前,这些照片虽已泛黄,却清晰地记录着那段峥嵘岁月里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与无畏的勇气。志愿者们也适时地走上前,为孩子们讲解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背景与感人故事,引导他们思考革命精神在当下的传承价值。此时,孩子们或是凝神静听,或是轻声与身旁的小伙伴讨论,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对英雄的敬仰以及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浓厚兴趣。通过这次参观学习,红色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努力学习,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巢湖学院志愿者与孩子们在李克农故居合影。全宇供图
【以爱为桥,让希望在乡村生根】
红色文化的传承,艺术之美的传播,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使命。此次“三下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了城市与乡村、知识与希望。当志愿者们踏上归途时,孩子们追着车挥手的身影仍在眼前——他们是乡村的未来,却因父母远行而面临亲情缺失、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但国画课堂上跃动的笔尖、故居里闪亮的眼神,都在诉说着他们对知识与关爱的渴望。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人将目光投向留守儿童群体:或许是一次物资捐赠,或许是一堂线上课程,或许只是一通温暖的电话——每一份力量都将汇聚成爱的海洋,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更希望红色文化与艺术教育能在乡村持续生根发芽:通过非遗手工课、红色故事分享会等多元活动,让孩子们在笔墨丹青中感受文化自信,在红色故事里汲取奋进力量,最终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文化底蕴、有艺术修养的新时代青年。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让我们以爱为舟、以责任为桨,共同为留守儿童编织未来的图景。当红色基因与艺术之美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绽放,那些曾在盛夏里播下的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为乡村振兴撑起一片充满希望的天空。

 
作者:周丽 来源:访谈和调研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