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4 日的下午,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在课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支教课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带来了各具特色的成长体验。
三四年级的教室里,张宸哲与张慧依老师带来的 “甲骨文的奥秘” 兴趣课,像是一把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张宸哲老师从甲骨文的起源讲起,将孩子们的思绪牵引到商周时期的河南郑州与安阳,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符号,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他解析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文字在时光长河中演变的轨迹。互动环节里,孩子们化身小小造字家,用古老的方法创作新字,指尖的触碰让遥远的文化变得可感可及。最后的 “积分猜字谜领礼物” 游戏,更是让课堂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在抢答中巩固知识,笑声里满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第二节课的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则让孩子们在光影中继续沉醉于中华文化的魅力,让这场文化之旅更加丰满。
一二年级的手工课上,何宜航老师和赵宜佳老师带来的折纸圣诞树课程,充满了温馨与童趣。何宜航老师细致地讲解每一个步骤,从基础的往内折、十字折,到复杂的沿线捏起、折叠四边,耐心得如同春雨润物。孩子们的小手虽然笨拙,却一丝不苟地跟着操作。当老师俯下身子手把手指导时,那份温暖仿佛能融化一切困难。当一棵棵小巧的圣诞树在手中成型,孩子们脸上的兴奋与自豪,是对自己动手能力最好的肯定,这堂课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双手,更培养了耐心与专注。

而在另一间教室,马星烨和赵赫老师的筷子搭桥实验课程,点燃了同学们探索科学的热情。从筷子的挑选到结构的设计,从交叉固定的技巧到承重原理的讲解,两位老师的示范清晰明了。同学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动手实践,尽管一开始会遇到筷子角度不对、固定不牢等问题,但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逐渐掌握要领。当自己搭建的筷子桥能够承受重量时,那份成功的喜悦,让科学的种子在心中悄悄发芽,这堂课不仅教会了他们实验技巧,更培养了面对难题时的坚韧与智慧。
这一天的支教课程,如同一场丰富多彩的盛宴,文化的熏陶、动手的乐趣、科学的探索,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颗成长的种子,也让支教的意义在每一个精彩瞬间中愈发闪耀。